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张阳峰 郭冬青
投资35亿元的70万千瓦绿色低碳电厂获批建设,填补了河南省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空白;总投资131.62亿元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地下主副厂房和主变洞首层开挖同时成功,已完成今年8个主要节点中的7个……仲秋时节,走进辉县市,一处处项目建设大会战全面展开、如火如荼,涌动着澎湃奋进之力。
位于辉县市的欧玛(中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个个驱动桥桥壳自动下线。大马力拖拉机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桥壳,为国内最大马力(300马力)无人拖拉机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公司不断推动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久前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名单。
产业集群“向新而行”,经济发展“换道领跑”。近年来,辉县市坚持创新思维,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大胆改革和创新措施,持续强载体、促创新、抓转型,强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制改革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神经”交错,数字跃动,辉县市全国首个华为县级IOC城市大脑建立、多网联动共享互通,一组组数据汇集而出;交流感受,直击痛点,辉县市“体验官”持证上岗报告、政企民“面对面”座谈共诉营商发展,一个个难点疏堵顺畅;手机一点,事解决了,辉县市“智慧辉县APP”覆盖全市、评价小程序有效反馈,一件件事务办理高效便捷……
辉县市把创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命线,做实“十大创新”工程,做优各个创新点,形成营商环境全过程、全周期创新生态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模式。据了解,辉县市已连续三年在全省103个县(市)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2021年度、2022~2023年上半年连续两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营商环境先进县(市)。
优化营商环境只是辉县市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聚焦创新创业、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开发招商、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辉县市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攻坚举措,坚决破除制约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改革为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暑假期间,孩子经常在学校参加科普和文化活动,受益匪浅。”今年暑期南寨镇南寨村村民王晓芳倍感轻松,南寨镇在南寨小学开设暑期公益托管班,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10余名,为63名孩子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辉县市善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办法推进改革,一桩桩民生“小事”成为改革发力点,持续提升民生温度、增进民生福祉。
方便群众、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是改革的落脚点。去年以来,辉县市启动“一把手走流程”活动,“一把手”在坐班中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和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减环节、压时限、并流程,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服务优化升级。
既要优化政务服务,也要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辉县,12345便民热线已经成为高效规范的政务服务“总客服”。把热线工单当服务订单,通过开展“民生热线局长接”活动,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有效化解基层治理的“末梢”困境。
通过紧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制度建设主线,辉县市已经逐步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越来越多经营主体相信辉县、选择辉县、扎根辉县。”辉县市委书记李继游表示,下一步全市将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改革试点任务,把“试点”努力做成“示范”,把“探索”变成“标杆”,打造一批具有辉县特色的改革品牌。
产业振兴聚“势”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多个旋转式全功能刀具模组组合在一台配有微电脑的机器上,瞬间就能“雕琢”出一个个0.15毫米的芯片探针弹簧。这种弹簧在高倍显微镜下经人工检测合格后,通过传输一定电流和频率,可用来测试芯片封装是否合格。
“这样的小弹簧我们有近10个品种,每个价格在6元左右,预计今年供货量可达100万个。”9月22日,新乡市辉簧弹簧公司董事长元银贵谈起企业生产情况信心十足。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电机专用弹簧等精密车用弹簧,产品主要供应知名车企及航天领域。
近年来,辉县市坚持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持续强载体、促创新、抓转型,打造县域经济破局“主引擎”。
“市政府出台的土地盘活政策非常及时,盘活了土地,救活了企业,最关键的是我们的项目能够及时落地。”日前,在辉县市的一次低效用地推进会上,河南钜盛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项目投资人李根群高兴地说。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项目占地约122亩。
低效用地是辉县市在过去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顽疾,为打破这一“坚冰”,辉县市政府于2023年12月28日出台了《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推进专班,第一时间对该市低效用地“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全市通过扎实做好“一区三园”规划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开发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按照“规划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入园一批”原则,全面加快退城退村入园,加快集聚发展。目前,辉县市已盘活低效用地1100多亩,新安置企业20余家。
同时,全市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整合企业自有技术力量,采取自建、联建等方式,加快创新主体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80%。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培育头雁企业1家,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确定的7大产业集群,10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重点产业链优质企业发展雁阵。由“链主”企业牵头在新乡市各县区率先成立了化工、纸品印刷及包装、休闲食品等10个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着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合力。
严格落实企业培育政策,大力开展链式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先后引进了总投资290.9亿元的数字化锻造基地、农机智能制造基地、区域新型独立储能、高端休闲食品加工等34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为产业培育注入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文旅融合蓄“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辉县通过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开展丰富多样的中秋假日活动,文旅再次火爆,全域接待游客21.44万人次,实现社会综合效益9523.54万元。
“千里太行,魂在新乡,翠在辉县!”近年来,辉县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全市坚持深融合、提品质、促消费并举,加快形成“双5A引领、民宿成群、城乡交融、全域覆盖”的大旅游格局,高质量打造国内、国际黄金旅游目的地。
全市持续深化“交旅融合”,在新晋、沿太行、鹤辉三条高速建成投用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安新、辉鄄两条高速建设,形成5条高速9个出口的高速路网,织好“快进”第一张网;按照“以路为景、路景结合、路在景中、边行边游”的推进思路,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路线,高标准规划建设“太行天路”一号旅游公路,织密“慢游”第二张网。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则融”原则,辉县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工程,将文旅元素全面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融入乡村田园风光,打造近悦远来城市“会客厅”、镇村田景一体化乡村“后花园”,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通过抓好总投资31.77亿元的八里沟基础设施提升、万仙山旅游综合体、宝泉·白陉生态水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支持宝泉5A创建,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形象。
同时,辉县市聚力文化创意与文创产业融合,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和生产体系,打造特色文创产品。通过不断丰富历史、红色、民俗、非遗文化等体验项目,打造了“辉县印象”“共城好礼”系列文创产品。2023年,辉县市入选首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
乡村振兴探“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8月22日,辉县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礼遇共城”揭牌暨线上直播平台启动,“豫农优品走基层”活动、河南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豫农优品”建设再迈关键一步。
为打造“礼遇共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入挖掘本地农特产品以及龙头企业优势资源,辉县市筛选梳理出囊括100多个品类的产品目录,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全力提升本地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辉县市抢抓中原农谷建设机遇,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纵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去年以来,辉县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实施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探索多样化途径,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发展途径、精准实施项目等措施,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
峪河镇以土地连片、规模经营为目标,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群众签订预流转协议后,通过竞争性谈判引入种粮大户,群众根据竞拍价的租金,种粮大户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户、集体和种粮大户的“三增收、三满意”。
目前,峪河镇33个村共流转土地5.3万余亩,占全镇可流转耕地面积的77%,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共计560余万元;已建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运营成效显著,2024年新实施的3.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
2023年,通过“三清三增”全市清理问题合同231宗,集体增收587万元。特别是全面推行了土地流转改革,共流转土地32万亩,其中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流转土地20万亩,村集体收入增收1200余万元,在新乡市率先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田建设的土地流转任务。
同时,全市围绕打造“千万工程”辉县模式,提出了在县域打造1个县级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区,培育3个县级特色示范片区,每个乡镇创建1个镇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实现优势整合,促进全面振兴。
全市计划到2025年年底,80%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50%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20%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5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5—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000万元以上,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