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越秀公园依旧绿意盎然,在东门门岗附近,有一条横穿湖泊的林荫小道,两侧可见浮叶、繁花与灰羽的鸟,这条路的尽头,一栋纯白典雅的建筑矗立在高地上,绿叶白墙,树影斑驳,这里就是花城文学院所在地,“陌上花开”文化空间。
花城文学院选址于越秀公园的“陌上花开”文化空间。王景春 摄
11月15日晚,花城文学课第12讲“叶兆言:从三流到一流作家”在花城文学院开讲,现场涵盖了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来自中山大学的姜同学表示:“叶兆言老师的讲座非常接地气,让人觉得文学与普通人之间没有太大距离感。对谈环节也很精彩,王威廉老师的总结鞭辟入里,将大家的想法表达得很透彻。”
叶兆言与王威廉进行对谈。受访单位供图
这是花城文学院在越秀公园掀起的又一次文化热潮。这个藏在公园里的诗意栖息地,如今已经成为出圈的网红打卡点,是广东在全省范围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缩影,而依托“花城”文学品牌,花城文学院打通市民读者抵达文学的通道,打造湾区乃至全国作家的精神家园。
2023年3月25日,联席院长麦家、陈晓明在花城文学院相谈甚欢。受访单位供图
创新内容供给:尝试“文学+影视+文旅”新路径
11月1日中午十一点,记者看到,“陌上花开”文化空间一楼沙发陆续坐满了人,落地窗明亮清新,透出宛如童话中绿光森林的景象,“美”,是这里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陌上花开”文化空间一楼。王景春 摄
“作家都很喜欢这里。”花城出版社的编辑透露,“从公园入口走到这里有一段令人舒适的小路,室内也好看,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书,喝点东西再聊聊天,还可以在活动中与读者见面,这比单纯在会议室接洽好很多。”
穿过书香走上二楼,还能看到花城文学专题展览,除了人民艺术家王蒙为花城文学院题词“文学永远与我们在一起”,还有汪曾祺、莫言、苏童、格非等名家对花城出版社的祝福。
2023年3月31日,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到访花城文学院。受访单位供图
花城出版社创办于1981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领了钱钟书热、王小波热、武侠文化热、琼瑶热等中国出版和阅读潮流,路遥《平凡的世界》与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均刊载于旗下《花城》杂志上。而花城文学院成立于去年3月,由麦家、陈晓明担任首届联席院长,魏微、葛亮、李娟、陈楸帆、蔡崇达、笛安、杨庆祥、陈培浩为首批签约作家、评论家,它高度整合花城出版社资源,有着浓厚的文学底蕴,选址在越秀公园——广州两千多年历史文脉的起点,是水到渠成之事。“文学是不断融合发展的概念,选址公园打造花城文学院,也是希望文学能够更加出圈,能够产生和作者、读者甚至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相契合的通道。”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说。
花城文学专题展览。王景春 摄
去年4月,香港新入职教师培训将这里作为研习地,文学与公园的概念就此交融,推动“文学+”新业态发展;去年12月,第二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举行,花城文学院成为越秀公园打造的主题文创场景之一,精心打造了图书文创集市,摊位前大排长龙;今年8月,《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文学颁奖典礼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揭幕,这是2024年南国书香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连续两年,作为南国书香节分会场,花城文学院举办一系列文学分享、对谈活动,屡次引发越秀公园文化热。
图书文创集市。受访单位供图
“文化进公园”的理念得到成功实践,作为“文化会客厅”,今年,花城文学院推出“花城文学课”,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2讲,其中六神磊磊“在细节里读金庸”、徐则臣“从小说开始的创意旅程”和何平“写作是写作者的身份证”讲座,总观看人次均破10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和市民读者参与。截至2024年10月31日,花城文学院共举办承办文学分享、文化共建类活动超过110场,接待各级文化单位、各地出版集团、作家等到访及参观调研超80场次。
2024年5月10日,“花城文学课第6讲·六神磊磊:在细节里读金庸”在花城文学院开讲。受访单位供图
“成效是显著的,对于文化受众来说,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空间,聚集起一批文学爱好者,使他们能获得文化引导,而作家也对我们的信任度更高,彼此的凝聚力更强,”张懿说,花城文学院成立后,一系列成果备受瞩目,无论是麦家《人间信》、王蒙《霞满天》《蔷薇蔷薇处处开》、葛亮《飞发》《风球》、陈崇正《归潮》等重点出版物的推出,《刀尖》《我的阿勒泰》在影视改编上的成功,还是第八届“花城文学奖”举办后引起的业内关注,都可以感知“花城”文学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2024年8月18日,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在花城文学院参与“乡村书写的重塑与再造——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立秋》分享会”。受访单位供图
“‘花城’文学品牌是花城文学院最大的特色。”张懿认为,区别于其他新型文化空间,花城文学院正是因其深厚的内容基础,才为探索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新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最新的尝试是打造‘文学+影视+文旅’新路径,比如启动‘我的阿勒泰’文旅联动计划,与新疆文旅厅、阿勒泰文旅局、旅行社、南航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希望之后能将更多文学母本融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学与影视、文旅IP深入互动。”如今,“花城”已经不仅是一个文学品牌,更是一张亮眼的广东文化名片,为花城文学院进一步打造湾区文化高地注入充沛活力。
探索商业模式:创建满足多样需求的文化新空间
花城文学院的运营,离不开泊书店的空间支持。该书店是“陌上花开”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是一家综合性书店,如今是以文学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提供阅读、餐饮服务,聚会与独处空间,大小型会议、活动场地等,为各类文化活动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泊书店最明显的特色肯定是空间的运用。”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荟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刚荣介绍,“从运营之初,我们就考虑到公众的多样需求,比如市民三五朋友小聚、企业大小型会议的需求,还有团体户外party、露营等需求,目前空间利用率很高,效益已经凸显。”
泊书店装饰设计独具匠心。王景春 摄
餐饮业态也为泊书店的持续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餐饮上颇费心思,是泊书店区别于其他文化新空间的地方。郭刚荣坦言,图书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是所有书店面临的现状,因此要拓展多元业态,她分享了自己的运营经验,“一是在设计之初要规划好业态;二是针对社会需求,重视空间打造,比如近年兴起的自习室就是一种新型空间;三是要做引流活动,除了图书分享之外,还可以结合银发经济,加入音乐、书法等体验式活动,重视青少年群体,开设文化课程等。”
尽管运营过程中有诸多困难,郭刚荣还是坚持尝试各种可能性,她认为经营书店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感的事情,卖出一本书,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灵、一个孩子的成长。而书店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书店,城市也就没有灵魂,“在公园里打造这样一个文化新空间,十分有社会意义,人们逛一逛公园,坐下来看书吃饭,既运动又阅读,是很美好的体验。”
“文化进公园”赋能群众美好生活。王景春 摄
“书籍面临着与其他文化形式争夺受众闲暇时间的处境。”张懿也在思考出版行业乃至文化文学未来的出路,“文化消费模式在飞快迭代,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如何得到公众认可是一个难题。我们做这个平台,也是想通过不断尝试,争取更广泛、更年轻的受众,供给更好的文化内容。”张懿表示,未来,花城文学院也将继续推行“原创文学精品创作计划”,推出全国文学名家精品、讲好广东故事,以文学之力筑文化名城,为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撰文:刘桐桐
【作者】 刘桐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