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铁棺峡出口处有广袤肥沃之地。
数十户乡民在此辛勤劳作,享受着自给自足、宁静祥和的生活,这片土地宛如世外桃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朴实的乡民。
在峡谷东侧的幽深山洞中潜藏着一条黄龙,它历经三百载春秋潜心修炼,不仅法力高强,更以慈悲为怀,与周边乡民和睦共处,常于危难之时伸出援手,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因此,黄龙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望与敬仰,每当干旱之年,乡民们便纷至沓来,虔诚地聚集于黄龙洞前祈求甘霖降临。黄龙亦不负众望,每每吐纳紫雾,转瞬之间紫雾升腾化作乌云密布,紧接着便是雷声轰鸣,大雨倾盆而下,滋润着这片土地,使得五谷丰登,乡民安居乐业。
为表感激之情,乡民们在黄龙洞前修建庙宇,常年供奉香火,以资纪念。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何时起,峡谷西岸的另一山洞中悄然栖息着一条乌龙。经过百余年的潜心修炼,乌龙亦初窥门径,掌握了些许道法。它见黄龙洞前香火鼎盛,供品琳琅满目,心中不禁生出嫉妒与贪婪,暗自思量:黄龙何德何能竟受如此尊崇?我何不施展神通让尔等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届时定会争相来求我。
于是乌龙开始肆意妄为,恰逢天干地旱,它更是火上浇油,口吐烈焰,使得田地干裂,庄稼枯萎,人畜因酷热难耐而疾病缠身。黄龙闻讯后急忙施展布雨之法,化解了这场危机,使得乌龙的阴谋未能得逞。如此往复数次,每次皆是黄龙挺身而出,化险为夷。乌龙见状愈发恼怒,对黄龙更是恨之入骨。
一日,它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与嫉妒,来到黄龙洞外肆意挑衅道:你若再不将洞府拱手相让,休怪我手下无情,让你命丧于此,悔之晚矣。面对乌龙的蛮横无理与嚣张气焰,黄龙依旧保持着冷静与克制,以平和之态劝诫道:修炼之道在于便民益世,你如此作恶多端,实乃有违天道,望你迷途知返,切勿一错再错。
然而乌龙却置若罔闻,狂妄地大笑道:休要啰嗦,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我的真本事。言罢,乌龙张口便喷出一团炽热的红光,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庙宇瞬间崩塌,整个洞府也为之震颤。黄龙见状怒火中烧从洞中疾驰而出,与乌龙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两龙腾空而起相互缠绕龙爪交错,你撕我咬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一时间天昏地暗风云变色,整个峡谷仿佛都被这场旷世之战所震撼。
经过长达九九八十一番激烈较量,乌龙因修为稍逊黄龙一筹,逐渐显露疲态边战边退,其鳞甲在战斗中纷纷剥落,散落满谷形成了今日宁河中斑斓五彩的奇石。据传这些奇石正是二龙争斗时遗落的鳞甲所化。
正当乌龙败象已露被黄龙制服哀声乞怜之际,恰逢观音大士云游至此,洞悉事情原委后对乌龙进行了严厉的教诲,同时亦规劝黄龙展现慈悲,促成两龙和解共居一穴,携手修炼仙道共担护佑苍生之责。乡民们目睹黄龙始终秉持为民之心,行云布雨,而乌龙亦已迷途知返,遂齐心协力再次募资修建庙宇,并命名为“双龙庙”。
自此,两龙在干旱之时施雨解渴,洪涝之际则驱散阴云带来晴空。得益于二龙的庇护,乡民们将峡谷治理得郁郁葱葱,庄稼丰收,生活日渐富足。明朝著名文学家杨慎(别号升庵)在游历三峡时听闻乡民们对双龙造福乡里的美谈赞不绝口,心中感慨万千,欣然挥毫泼墨,题写了“护峡佑民”四个大字。
乡民们将这四个字精心铸成金匾,悬挂于双龙庙内以颂扬二龙之德,因此这段峡谷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双龙峡”,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