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御水古温泉在电白境内,今麻岗镇北去数里,与唐朝南巴县城遗址同属一地。
此温泉又称热水温泉。热水是地名,在当地,以热水命名的,除了热水温泉,还有热水山、热水河、热水村、热水水库等。
不大的一个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竟迭现好几个以“热水”命名的地方,无外乎是因此处地下温泉丰富,遐迩闻名。自古以来,这个地方的居民,都习惯免去柴火之炊,借着地下冒出的热水宰鸡杀鸭,烫鸡蛋。这个习惯,热水温泉源头的村民至今仍沿袭着。
地下冒出的热水,形成一条热水冷水并流的热水河。远古时代,这条热水河直通出海口,热水河也称南巴河,下游流过的地方,就是唐代南巴县城的遗址,今成为南巴村村民种植蔬果、木薯、花生的坡地。
南巴这个地方,与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一段渊源。
据《电白县志》载:至德三年(758),刘长卿出狱后被贬南巴县(县治所在地今电白县麻岗镇南巴坡)尉。在赴任途中以及到达南巴后,他写了十多首诗,抒发其对被贬蛮荒之地的愤懑之情和旅途的孤寂之感。《唐诗三百首》选录了其中四首。
寥寥几十字记载,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传递出一个信息,唐代赫赫有名的诗人刘长卿,曾到过这里。他来时的路和回时的路,都须经过热水山上的这条古驿道。这条千余年前的古驿道,正好穿过热水温泉一带,热水以及附近的山野,曾经留下这位流放诗人的足迹与背影。
然而,热水温泉又何止来过一个刘长卿,后来的一拨拨文人骚客、官员、僧侣,不仅到过热水,还留下不少诗文、摩崖石刻、碑刻和传说。
二
热水温泉区内,最蔚为壮观的一处摩崖石刻,就在温泉区东北面的热水山上。从山脚仰望,海拔400余米的悬崖边,可见有一巨石刻有“山水可人”四字,气势迫人,每字宽约2.64米,楷体阴刻,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孟夏由燕京状元、总兵霍维鼐题书。
霍维鼐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武进士第一人,也是顺治临政的最后一个武状元。霍维鼐官至总兵,在清朝也算得上是很大的官员,正二品。整个大清国,疆土辽阔,像霍维鼐这样统领六十多万常备军的总兵凤毛麟角。
当年霍总兵来热水时,正值夏季,尽管他阅尽祖国大好河山,还是被眼前山水美景打动了。他为人率性豪气,气势非同凡响。他决定要为这山这水留下墨迹,干脆攀缘到山顶悬崖边,举巨笔对着眼前的青山绿水、远方的平野海疆,一气呵成,写下“山水可人”四字,这是何等的大气度,也只有霍总兵才如此叱咤风云,气定神凝,挥笔如剑。
在御水古温泉,不能不提摩崖石刻“温泉”。
县志载:“温泉”摩崖石刻,位于麻岗镇热水古道旁,石高2米,阔4米,“温泉”二字每个大1.2(米)×1.06(米)。石右下方还有纪游文字数十字。清道光十二年(1832)三月,广西桐城朱弦题石。
朱弦生平不详。他留下的另一处摩崖石刻,是在电白旧八景之一的“电城庄山”。顺着山势而下的溪边,朱弦题石“涤尘”二字,与热水“温泉”二字,尺寸大致相仿,时间也在道光壬辰(1832)三月。
“温泉”摩崖石刻却有题识:道光壬辰春三月,北平王霖邀余与诸宾游于温泉之上,醉饮风浴,歌咏而归。道左有巨石,嘱余书温泉二字以志。与斯游者,江宁李崇仁、江西喻荣生、清泉崔元英、西蜀何钟秀、门人涿鹿王正先,凡七人。鸿斯工者,山阴刘家瑜、邑人邵魁廷。
朱弦提及的“七人”,百度均可搜索到。他们是分别来自北平(今北京)的王霖、福建的李崇仁、江西的喻荣生、江苏山阴的刘家瑜、四川成都的何钟秀、中原河南的王正先,另两位是本地的邵魁廷和崔元英。
按题识字面解,朱弦他们或是同僚,或是昔日同窗,由京城的王霖相邀他们春游热水温泉。他们在温泉之上,仿古人曲水流觞,以诗助兴,聚会畅饮。酒罢曲终,他们带着几分醉意而归。见古道旁有块巨石,有人提议朱弦题“温泉”二字刻在石上,以示到此一游做个纪念。
朱弦题了他的字和他的大名,于是留在山水间,供后人观赏,遥思遐想。
景区内有处平置于地面的摩崖石刻,上有“浴沂石”三字,每字大70厘米,楷体阴刻。明嘉靖十四年(1535)秋,谪史程文德书,神电卫指挥董廷玉刻。
这处石刻的主人大有来历。程文德,明浙江永康独松人,字舜敷,号松溪。少时立志于学,初受业章懋,后赴余姚师事王守仁(王阳明),得“良知良能”学说要旨。明嘉靖八年(1529)以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
程文德不仅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有过往来,还在翰林院从事过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文职。后因受到弹劾吏部尚书汪疏株连,被贬到信宜当典史,相当于今县志办公职人员。
“浴沂石”刻字的人,则是明朝镇守神电卫(今电城镇)指挥董廷玉。据县志载,这块石刻,原来在热水温泉水田边,现已被四周水泥卵石围起来,作为游客观光点。有人提议将这块石竖立起来,实在没有必要。
“热水池”碑刻,是最值得提及的一处遗存,全诗刻石两块,按县志说,此碑刻原来安置在温泉寺内,今存一块。景区人员提供的抄本,也没提到过它,恐怕与温泉寺的落寞一同被岁月风沙湮没掉了,实在是一大遗憾。
此碑诗书均出自清初翁方钢之手,碑石长56厘米,宽34厘米,厚9厘米。翁方钢(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精金石考证,善鉴定碑帖。书法初学颜真卿,后学欧阳询,隶书取法《史晨》《韩仁》诸碑,为清代“翁刘梁王”四大书法家之一。翁方钢官至内阁学士,也就是皇帝身边的高级智囊团成员之一,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三
说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很多人都会如雷贯耳,知其人其事。但王概,却鲜为人知。
王概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后人,学识渊博,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考中进士,官至兵备道,也就是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官员。时任广东高廉兵备道的王概,有游山玩水雅兴,清乾隆十九年(1754)孟夏,王概曾到热水温泉游览,并写下六百余字《温泉记》刻于碑石,记述电白热水温泉在乾隆年间的概貌,赞誉“斯泉之胜,将与骊山汝上擅名于天下”。
这块碑刻的字,也是出自王概的手迹。据县志载,碑石长1.5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碑头“温泉记”三字为篆体,内文为楷书阴刻,今碑藏麻岗镇政府。令人欣慰的是,在景区提供的抄本中,居然能看到王概《温泉记》全文,真是苍天有眼,岁月留情。
王概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王钺是顺治年间进士,清朝文学家、理学家、诗人;父亲王沛,赐进士出身,官至都察院都御史;叔父王沛恂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后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
王概与刘墉才学相当,刘墉担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时,还把王概编纂的《大岳太和山纪略》一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鲜为人知的是,同是山东诸城老乡的王概与刘墉,竟是亲家。
“振衣亭”在几位诗人同题诗中反复出现,读了这组唱和诗的后记才明白,原来是清朝进士、雍正年间任高州知府张兆凤组织的一次郊游,重访热水温泉故地。其时恰好是张兆凤与几位同僚捐款在温泉亭遗址重修振衣亭落成之日,他们前来志庆,畅饮开怀间,还赋诗酬唱。先由张兆凤有感而发写了首《省旋浴热水感怀》:
不耐炎威粤海滨,偏从热水浴精神。
摩挲铁骨难谐俗,涤冰心自可人。
大造无私弘化育,灵源有脚发阳春。
平生足迹半天下,老我风尘岂问津?
诗兴未尽,他又用前韵写下七言《再经热水憩新建振衣亭》:
孤亭兀峙电之滨,自喜溪山得远神。
揽辔澄清堪濯足,解衣磅礴更怡人。
和风吹散炎凉气,热水挽回浩荡春。
五载勾留惟在此,何求绿野与平津。
后面便有了徐闻县令陆绎,茂名县令虞金铭,电白县令龚崧林,以及同僚孔传祖、顾之、顾等诗人的步原韵之作。虽是即兴唱和,但也佳句迭出:
天都云海遥通脉,沂水风光总是春。
沐浴恩波沾化泽,振衣亭上语津津。
五马闲嘶曲涧滨,一泓清澈醒诗神。
开襟高缎珊瑚管,沐发频留台阁人。
流从炎海全无暑,浴比华池别有春。
况是楼台明月好,秋深光已映前津。
吟啸岩崖留渌水,吹嘘花木遍青春。
振衣亭畔琮处,五马膏流万顷津。
空翠重重凝晓露,余波滟滟沐长春。
端州遥溯高凉路,拟向棠阴数问津。
这场笔会雅集举行于雍正十年(1732)冬季,距今也有286年了,今时今日重温古人的文字,仿佛时光倒回,情景再现,内心无限向往。
四
据旧县志载,明嘉靖年间,热水温泉已成为岭南首个温泉度假区。郡邑官员,远方名士,慕名而至,云集温泉,或赋诗酬唱,或撰文记事,翰墨之迹,存之古碑石刻和方志篇章。数百年来的文脉遗存,给热水温泉留下一笔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当我们静下心来与古人对话,方觉得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功利与浮躁。古时文人墨客爱山爱水,是真爱,是爱到骨子里头去的真情怀,包括他们留下的诗文、碑刻,都有这方面的记录。
480多年前,江西南昌人涂相,他是位明朝进士,明世宗朝任监察御史,嘉靖五年(1526)巡按广东;嘉靖十七年(1538)任佥事。嘉靖己亥年夏天,时任朝官的涂相,出巡广东,来到热水温泉,写下名篇《温泉亭记》:
嘉靖己亥夏,余巡历高州,经电白县热水山。山去县西,凡三十余里,青翠连亘,层峰叠耸,有热水数处,从下迸出,其热不可探。若建亭其上,对山以饮,就泉以烹,不火可食矣。夫地出温泉异矣,今热水涌出,四时不竭,奇哉!奇哉!但漠无民居,弃为荒野,唯抚瑶茅屋杂处其垌,行者弗之,顾然则兹山之不遇亦久矣,惜乎?!夫至灵则里地,至异不终泯也。余欲共建亭其上,以彰异境。用是捐俸金,命俞县令岳、典史林京,并守备官董廷玉,指挥希孔、德荣共董其事。诸子也争助木石。
因对山高地而筑之,上建以亭,移旧热水铺于亭左,而辅翼之;亭右稍后,凿为曲池,即热水三泉所出;亭之前为方池,引曲池热水而注之,方池即溢,复引而经之于渠,而达诸海。曲池之旁,依引热水,设庖灶之具,游宴者至此,以烹以饮,无薪水之费,免执灶之劳,兼忘曲突之忧矣。然则此境之嘉赏其有穷乎?余固以遇兹山为幸,而山之遇余又岂不甚幸乎!襟度君子共会此意,故用是以纪其事云。
涂相笔下《温泉亭记》对周遭环境记录极其详尽生动。按涂相所述,当时热水泉眼有多处,从热水山下迸涌而出,水温热度不可探。涂相想,若在温泉之上筑亭,对山而饮,就泉烹食,连柴火都省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其时热水温泉已废弃为荒野,寂无人烟,几间破茅屋散落在田垌之上,一派荒芜。眼看大好的温泉,让它白白流走,多么令人惋惜!
涂相与同来览胜的几位地方官员商议,用他们自己的俸金(官薪)来筹建一座亭子,让来览胜的人有个落脚处,岂不是件善事乐事。议题得到诸位共识,并争着资助石木建造“温泉亭”。
他们都是来自外省的官员,也没什么官场做派,建亭造景,自掏腰包,不花公家一分一厘。三五同僚,出谋献策,出资出力,便把建亭的事敲定下来了。
虽身为官员,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文人骚客,寄情山水,寓于自然,加上他们阅历丰富。这处弃荒的泉脉,便依照他们想法,造亭,凿池,引溪,建造出一处文人骚客寻山问水、返归自然的“桃花源”。
亭修成后,涂相要给“君子共会此意”促成这件事情留下个纪念,便写了这篇文采斐然的《温泉亭记》,供后来人追寻。
亭早已不存,400余年风风雨雨,岂是区区小亭能抵得过来?!不足400字的《温泉亭记》,却在故纸上留了下来,涂相与其他几位策划造亭的同僚也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五
据资料显示:御水古温泉属100%纯天然温泉,出口水温80〜82℃,温泉日出水量达8000立方米,源源不绝,属粤西地区内发现产量最多的温泉资源。经过权威机构检验验证,属于沉积岩的中性温泉,水质偏硅酸性,含有氡、氟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相当高的医疗价值。
这些姑且不论,时至今日,温泉度假区遍布,能拥有丰富人文、历史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温泉,在华南地区,唯有御水古温泉。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打造、挖掘资源、调整景区结构,御水古温泉已成为两广地区乃至其他省份游人的热点,成为茂名市十大文化名片之一。
有一处好的自然温泉不足为奇,但必须有它的人文内涵、历史沉淀,可供人去品味,去体验,去遐思遥想。御水古温泉正在逐步“复活”千年古驿道,还原明清诗人笔下的“故地旧景”,重建古书院,修通热水河,以及两岸的桃花街等景点。让你泡着古温泉,找回“对山以饮,就泉以烹,不火可食矣”的古人怡情山水间的游历体验。
自古到今,这处千年古温泉,从唐代被贬南部边地的诗人刘长卿,到心学集大成者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得意门生程文德,以及清朝辛丑科武进士第一人武状元霍维鼐,清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者翁方钢,等等,历代文人骚客、官员,都在这里的山水间留下足痕墨迹,认可此处“山水可人”,又何尝不是今人悠闲安心之所。
来源:《点赞茂名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