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水里有个孩子......”
“有没有好心人会游泳,能不能救救孩子?”
1999年12月9日,如往常一样忙于工作的江苏小伙杨永,在路过一个大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聚集的人群,还听到人群里不时传出焦急的声音。
出于好奇,杨永挤进了人群之中。
这时,他才发现,原来一个小女孩儿,正在寒冬的水中挣扎。
眼见女孩儿的性命危在旦夕,杨永没有过多犹豫,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河里。
而这一跳,就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不顾自身勇救人
1999年12月9号的下午,江苏常州市的天空阴沉沉的,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在城市上空。
小巷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冷的湿气。小姑娘黄某正背着书包,踩着放学的步伐,轻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巷里,稀疏的行人和零星的车辆使得这条放学路显得格外安静。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达声打破了宁静,一辆红色的电动车从后面急速驶来。电动车的驾驶员显得非常匆忙,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前面的黄某。
就在一瞬间,电动车失去了平衡,车头一偏,直接撞向了毫无防备的黄某。
黄某只感觉到一阵巨大的冲击力从背后袭来,她被猛然撞倒,整个人失去了平衡,身体无助地向前倾斜,接着便失去了重心。
黄某被撞飞出去,眼前一片混乱,耳边只有风声呼啸和水面急速接近的声音。
下一秒,她的身体便坠入了冰冷的河水中,激起了一阵巨大的水花。
黄某在冰冷的河水中不断挣扎,双手拼命挥动,试图抓住什么可以支撑的东西。
她的呼喊声渐渐变得嘶哑,但仍然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岸上的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惊呼声和讨论声混杂在一起,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贸然下水。
这时,正走在进货路上的27岁小伙杨永被人群的喧哗吸引了注意力。他是附近市场的商贩,今天刚从批发市场进完货,正准备回店里。
杨永快步走到人群前,看到了黄某在水中挣扎的情景。他没有多想,迅速将手中的货物放在地上,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河岸边。
“快让开!快让开!”杨永大声喊着,挤开围观的人群,眼睛紧盯着河中的小女孩。他的心跳加速,但他知道,时间不等人,必须立刻行动。
杨永脱掉外套,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刺骨的寒意瞬间包围了他的全身,但他顾不上这些,奋力向黄某游去。
水流湍急,杨永的每一次划水都显得尤为艰难,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黄某。
终于,他抓住了黄某的一只手。小女孩的手冰冷僵硬,但杨永坚定地握住她,用尽全力将她拉近自己。
黄某已经体力不支,几乎无法配合杨永的动作,但杨永用一只手托住她的背,另一只手奋力划水,朝着岸边游去。
岸上的人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伸出援手。当杨永靠近岸边时,有人递过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杨永紧紧抓住竹竿,岸上的人们合力将他和黄某拉了上来。
黄某被救上岸后,杨永注意到她的书包还漂在河里。尽管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杨永决定再次下水,将黄某的书包捞上来。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迅速游向书包的位置。水中的寒意再次侵袭他的身体,但杨永咬紧牙关,坚持着。
终于,杨永抓住了黄某的书包,艰难地游回了岸边。他气喘吁吁地爬上岸,湿漉漉的书包沉重地挂在他的肩上。
杨永环顾四周,发现刚才围观的人群已经散去,而黄某也被赶来的家人匆匆送进了医院。原本嘈杂的现场,现在只剩下杨永一人和他湿透的棉衣。
冷风吹过,杨永感觉全身仿佛被寒冷彻骨的冰水包裹,身体渐渐麻木。
他抖了抖身子,尝试让自己暖和起来,却发现棉衣吸满了水,沉甸甸地压在身上。杨永没有多想,他知道自己需要尽快回家换衣服。
他将书包挂在手腕上,简单地拍了拍身上的水,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家里走去。
杨永回到家后没多久,便开始感到全身发冷,随后便发起了高烧。
他的妻子小丽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便细心地给他煮了姜汤,希望能驱寒。
可是到了第二天,杨永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出现了关节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小丽心急如焚,决定带他去医院检查。
在医院里,医生经过一番详细检查,最终的诊断结果让杨永和小丽如遭雷击。医生告诉他们,由于受寒过度,杨永患上了风湿病。
这种病几乎无法根治,这意味着杨永以后不仅不能干重活,还要终身接受治疗和护理。
杨永今年27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他没有好好读书,只上到初中便辍学了。
早早进入社会打拼的他,靠着卖姜逐渐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成家之后,杨永的责任感倍增,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希望能给妻子和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
然而,医生的诊断让杨永的未来变得不确定。如果他无法继续工作,那么这个小家庭将很快陷入贫困。
这一切的变化让杨永感到心如刀绞,但他心里从未后悔当初救人的决定。
被逼无奈只能求助
救人事件没过多久,杨永在电视上看到了黄某父母发布的寻人启事。他们希望找到当天救黄某的好心人,当面表示感谢。
杨永本来打算做好事不留名,但朋友们劝他说,既然现在面临困境,不妨与黄某的父母见一面。经过深思熟虑后,杨永决定承认自己见义勇为的身份。
那天,杨永穿着朴素的衣服来到约定的地点。黄某的父母早已等候在那儿,看到杨永时,他们满怀感激地迎上前来。
黄某的母亲紧紧握住杨永的手,眼中泛着泪光,声音哽咽地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救了我们的女儿。”
然而,杨永只是微笑着摇摇头:“救人是凭良心,我会游泳,即使不会,我也会下河救你女儿的。”
尽管杨永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酬谢,常州相关部门还是为了表彰他的见义勇为精神,奖励了他五千块钱。
这笔钱在当时并不是个小数目,但对于杨永的病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寒冷的夜晚,杨永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无法继续工作,家庭的未来变得不确定。
他回想起那些日子,自己起早贪黑地卖姜,努力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而现在,一切似乎都变得遥不可及。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永的病情不断恶化,家里的积蓄也所剩无几。
在这时,杨永想起了被他救起的黄某。他希望通过找到黄某的父母,一起努力寻找当天骑红色电动车的肇事者。
然而,当他带着希望找到黄某的家时,黄某的母亲却让他彻底失望。
她无奈地说:“你救我女儿我非常感谢,但是我们也没钱,确实负担不起你的医药费。”
黄某家里确实也不富裕,夫妻二人都下岗在家,光负担孩子读书就已很吃力。但是黄某母亲误会的话语,还是让杨永心里一阵冰冷。
杨永的朋友得知他的遭遇后,愤愤不平,主动提出替他写一封书信,把杨永的真实诉求告诉黄某父母。
然而,朋友在信中加入了一些情绪化的言辞,信中的激烈措辞惹怒了黄某父母,他们将这封信公开,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对杨永展开了攻击。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压力,杨永感到无比的委屈和无助。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坐在简陋的书桌前,心中百感交集。
最终,他决定再也不忍受这一切了。他找到律师,写下了一纸诉状,将黄某父母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赔偿自己各项损失共计26万元......
走投无路对簿公堂
黄某的父母得知自己被告之后,也起诉了已经找到的肇事者陈某。
陈某今年51岁,和丈夫两个人都已经下岗了。下岗之后,陈家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他们每月的收入再加上下岗的补贴,合在一起也不过一千出头,维持自己的生活都异常艰难。
“今年儿子都28岁了,就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迟迟结不了婚。”陈某在法庭上哽咽地说道,眼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
法庭庄严肃穆,杨永坐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回想着自己的病痛,回想着黄某家人和陈某的困境,深感命运的捉弄。
法院在权衡各方情况后,判决黄某父母赔偿杨永2593.86元,而陈某则补偿杨永3890.78元。
虽然这点钱对于杨永的病来说根本不够用,但这是法院在权衡各方经济能力和法律责任后做出的裁定。
杨永拿着这份判决,心情复杂。他知道,这些钱远远不足以支付自己的治疗费用,但他依旧感激法院的公正。
回到家中,杨永望着桌上的判决书,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和些许安慰。小丽看出了他的心事,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面对。”
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杨永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医药费如同无底洞一般吞噬着家中的积蓄,他的身体也在逐渐衰弱。
2004年底,杨永再次起诉了黄某父母和陈某。这一次,他心中不再是愤怒,而是对生存的无奈和渴望。
法庭上,他讲述了自己这几年经历的艰辛,陈述了自己并非为了索要报酬而救人,但由于见义勇为导致的疾病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困难,使他不得不再次寻求帮助。
这次,法院要求女孩家属及肇事者共同赔偿杨永3500元。尽管数额依然有限,但这次判决让杨永看到了希望。
事后,常州市政府考虑到杨永的特殊情况,决定以见义勇为的名义,再次奖励杨永一万元,并承诺之后每年都会拨给杨永一千元,帮助其缓解就医压力。
这一个好消息,终于让杨永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至此,杨永见义勇为一案才真正画上了句号。虽然生活依旧充满挑战,但杨永和他的家人依然怀抱希望,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其实,在这起事件中,杨永起初并未有任何“求利”的想法。之后,后来迫于生计,不得不要求被救者和肇事者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肇事者承担责任,本就是其遗物。而黄某的家里尽管也面临经济困难,但作为受益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救命恩人的援助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也是社会伦理的要求。
我们只希望,类似的悲剧,以后不要再度发生......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韩琦,石永红:少女被救后引发的沉重话题,《记者观察》,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