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女将大结局(2013年)

2013年月4月1日,前排球女将陈招娣因病去世。一时之间亲朋好友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女儿郭晨更是哭得泣不成声,为了能让母亲入土为安,她决定在4月2日召开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陈招娣的队友全部到场,陈忠和、郎平这些生前好友都满含眼泪地瞻仰着陈招娣的尸体。这时候作为曾经的教练袁伟民带着众人来到现场,仅仅说了一句话,就让所有队员泪崩。

那么,陈招娣是怎么成为一名主力队员的呢?教练又说了什么话让众人痛哭?

拼命三娘的陈招娣

陈招娣是浙江杭州人,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虽说苏杭地区富饶,但刚建国的时候,人均收入并不高。陈招娣的家里父母都是小商贩,而且孩子有多,自然过得也不富裕。作为家中的女孩本来父母本来就照顾不到,更何况陈招娣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一个女孩家偏偏喜欢体育运动。

有事没事就出去跑跑步,扔扔铅球。陈父总是批评她:“一个女孩子家,整天疯疯癫癫,将来哪个婆家会要你。”话虽然这么说,但陈招娣根本不在乎。学生时代她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体育运动会上更是常常取得好的成绩。

那个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得到中央的指示,将要成立排球女队。为了能更好地选拔队员,各个省市都给了名额,只要踊跃报名,测试没问题都可以进入训练。得到消息的陈招娣第一时间跑到教练那报名,教练早就知道这姑娘适合走体育特长生的路线,毕竟在学习上不太开窍,于是将她的名字报给了上面。

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消息,省队的教练要求测试陈招娣的弹跳力。教练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陈招娣,并表示过两天亲自带她去,可家里的父母却不同意,他们年纪大了,思想也保守,总觉得一个女孩子练体育总有些丢人,出去抛头露面接受不了。

陈招娣的教练跑到陈家,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三天,教练认为或许这是个出路,不然学习上不行,将来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几番说辞下来,陈父只能勉强放人。

来到省队后,陈招娣没有犹豫,按这省队教练的要求展现自己的弹跳,也就是这么一跳,直接让省队要定了她这个人。

进入省队,训练比平常多了好几倍,陈招娣再也不能向以前那么懒散了。而且她之前并没有玩过排球,刚开始的困难,一度想让她放弃,在训练中,她总是受伤,起跳点偏高偏低,有些拖慢进度。教练只好叫停,亲自训练她,还帮助她矫正动作,陈招娣的身体体能有些弱,为了能加强锻炼,教练要求她每天早起半小时跑步。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陈招娣终于找回了状态,慢慢爱上了排球,为了能让自己成为最厉害的排球队员,每天天不亮她就在馆内训练,晚上到很晚才回宿舍。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也让她得到了回报。一年以后她凭借着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身体,直接被选为了北京青少年集训队队员。这让她兴奋不已,可接下来的事却出乎了她的意料。

来到北京后,陈招娣有些失望,训练条件还不如省队,关键是:南北方的差异让她受不了,她吃不惯北方的东西,为了能填饱肚子她每天不是水果就是白水。长时间下来,训练不仅没了力气,还患上了贫血。

教练发现了此事,亲自询问缘由,陈招娣这才把自己吃不惯东西的事说出来,教练立即给她开小灶,专门聘请了南方的厨师给她做饭。陈招娣对此很是感动,本来她都想退出训练,现在她只想把成绩提上去,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1976年,国家队总教练袁伟民来到了青训队,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国家队进行比赛。他一眼就看中了正在打球的陈招娣,袁伟民觉得这个女孩弹跳力非常棒,打排球又有自己的风格,只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将来必然会成为主力。

于是当队员们训练完毕后,袁伟民故意当着大家的面问道:“谁还愿意加练一会。”听到这话,所有人都不出声,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已经让这些女孩身体有些吃不消了。这时陈招娣走到前面说了句:“教练,我来,我想加练。”袁伟民哈哈大笑,果然没有看错人,陈招娣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没过多久,北京集训队就通知了陈招娣,让她收拾收拾去往国家队集训,这个消息让陈招娣几乎跳了起来。早在进排球队的时候她就暗暗发誓将来要当一名最厉害的排球手,如今正是施展的好机会。

没有任何犹豫,陈招娣来到了国家队,也就是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郎平和孙晋芳。或许她不知道,将来的她们是引领中国女排走向辉煌的先锋。国家队的训练比起省队和青训队那可是严酷得多,而且能来这里的人都是精英,谁都是层层选拔上来的,陈招娣以往的战绩全部被抹杀,所有的人都要重新开始。

为了能凸显自己的能力,陈招娣还是没日没夜地训练。但她的做法引起了袁伟民的注意,这么倔强的姑娘一旦一条道走到黑,那不是优点绝对是缺点。不注意休息,让自己疲劳一定会受伤这样技能的平衡被打破,会提前淘汰出局。

要是直白跟她说,陈招娣肯定不听,唯一的办法就是挫挫他的锐气,让她明白现在的做法是错的。于是袁教练以陈招娣跑步抢队友跑道为由,让她罚球。

排球跟篮球、足球不同,一次发球要经历15次的循环折磨,而且排球的场子这么大要想接住球很是不易。袁教练将球打到了各个角落,让陈招娣不住地奔跑,到了第8个球她已经筋疲力尽了,一个不留神没接住。

袁教练规定之前接住的7个球都取消不算,重新开始。陈招娣心中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可她不敢发泄,只能闭紧嘴巴不说话。一场球下来,她始终没能过15个循环。气的陈招娣把球往地下一甩摔大声说了句“我不练了,你故意的。”

说完就要走,袁教练说了句:“走了就不要回来,你想当逃兵。”这话让陈招娣的怒气激到极点,停在原地不动。

教练见状说了句“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明天接着罚球。”陈招娣眼泪马上下来了,到了晚上陈招娣躺在床上,她明白自己太过较劲,教练就想磋磨她,让她放平心态。找到状态的陈招娣到了第二天轻轻松松就过了罚球,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会跟自己较劲了。

常胜将军

1978年,为了能够准备接下来对阵日本队的循环赛,国内先举行了一场各省循环赛,这是检验国家队成果的时候到了。陈招娣信心满满,第一场就带领队伍打赢了自己之前的省队浙江队。省队教练看着昔日的女将如此厉害,心中也感到无比自豪,握着陈招娣手给她加油。

可当循环赛打到山东的时候,陈招娣一个扣球用力过猛,直接倒地右臂小骨出现了裂痕。运动员的伤痛是最要命的,队友只能将她扶了下去,找了队医帮她疗伤,可陈招娣坚持要在观众席上看完比赛。

随后在医生的治疗下逐渐康复,但她没有耽误一天的训练,每次都跑到球馆练习,所有人都劝说她好好休息,可陈招娣总是一句:“没事,小伤,早好了”。她知道半年后对阵日本队那是劲敌,不能缺少她的支援。她跟孙晋芳是搭档,只有两人配合才能打出“快攻”的双线。

果不其然,虽说中日来了一场“友谊赛”,但日本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那时候在亚洲日本的女排可是顶尖的水平,陈招娣不顾伤病坚持上场,没想到在对打的时候意外撞到了奥岛圭子,导致手臂伤口撕裂,这下俩人全被罚了下去。

袁教练要求医生治疗,可陈招娣死活都不去,在台下大声喊着:“我看着你们胜利”。

这个精神感染了所有人,一场友谊赛最终在中国的胜利下落下帷幕。这次的失败让日本方面不甘心,他们声称要不是奥岛圭子被罚,中国根本赢不了,还放言世界杯就是复仇战。中国队员都十分气愤,姑娘们个个摩拳擦掌等待着世界杯的到来,那时候倒要看看谁会惨败。

从日本回来,排球队的训练就上了一个高度,每个人都成了拼命三娘,每天除了训练谁都心无旁骛。

1981年,世界杯到来,经过几轮的厮杀,最终的冠军争夺战上日本和中国进了决赛。一个是复仇,一个是夺冠,双方火药味十足,谁都不肯退让。三局的比赛打得十分精彩,双方你一分,我一分都不肯退让,最终中国队以3:2赢下了这艰难的比赛,保住了世界三冠的头衔。

也就是这一次,日本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中国女排在世界上一战成名。此后的比赛中只要是中国队出现,基本上冠军就会收入囊中,从1978年到1982年,中国在国际上实现了五连冠,积分排名为世界第一,然而在这么辉煌的时刻,陈招娣却离开了排球队。

生命的定格

1983年,陈招娣的伤已经严重到她根本跳不起来了,这让袁教练不得不放弃这个“天才”。在国家的安排下,陈招娣被安排到了“八一”排球队担任副政委。虽说这个岗位与排球密不可分,但自己再也不能上场比赛了,这是遗憾,陈招娣痛哭了一场,随后调整好心态。

在她心里既然国家信任自己,那就一定要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也就是她拼命的劲头,吸引了另一个人的注意,此人就是郭小明。郭小明非常疼爱陈招娣,从来不干涉她的任何工作,每回陈招娣累了乏了,都是郭小明在背后帮她处理,两个人的日子过了异常幸福。

第二年,陈招娣怀孕了,本事件大喜事,可在做孕期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她患有直肠癌。听到这个消息,陈招娣有些难受,医生希望她能住院治疗,不然会出现打得麻烦。但那时候巴塞罗那的奥运会就在眼前,要是缺少了她,国家队肯定乱成一锅粥。

为了队员她带着伤强忍了下来,却不想奥运会中国的成绩只有第七名。

这个耻辱的时刻,陈招娣想一死了之,但肚子里的孩子又让她不忍心,等到女儿出生后,陈招娣才接受了医院的治疗。手术非常成功,陈招娣告诉所有人,她一定要等着看2008年的奥运会,在自己门口办,无论如何都要夺冠。只可惜,当年郎平执教美国队,中国队没能顺利出线,这次的失败让陈招娣心里不是滋味。

2008年错过了只能是12年的巴西,她太渴望这群女排姑娘能延续老女排的荣光。让她欣慰的是,郎平从美国回了国,并在国家队执教,成为中国女排的总教练。

得知消息的陈招娣在医院见到了郎平,郎平拿着花来看望昔日的战友,陈招娣脸色苍白。两个人相顾无言,陈招娣只说了一句“带领女排姑娘们夺冠”郎平点了点头。

在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在郎平的执教下夺得了金牌成为了冠军,看完比赛的陈招娣流下了激动眼泪,这下她也可以瞑目了。2013年4月,人间没能留住陈招娣,被病魔折磨的她,最终闭上了眼睛。

在第二天的追悼会上,郎平、陈忠和都来了,就连袁教练带着女排队员也都出现在葬礼上,袁教练嘴里不断地喊着:“快,跟上,不要落后!”听完这句话所有人都泪崩了。

这是女排日常训练的话语,也算是所有人送给陈招娣最后的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