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被称作千佛洞(千佛洞的前世今生 文/王学龙)

千佛洞的前世今生

文/王学龙

千佛洞坐落在徐州市铜山区 楚王山南坡山体的悬崖峭壁间。

楚王山历经变迁,曾经多次更名,据《金史.地理志》介绍,因山上有五色土,始称赭土山;魏书《地形志》上说,当地民风淳朴,敦厚善良,倡导乡民要同孝父母,忠顺不失,改称为同孝山;又有资料记载,西楚霸王项羽曾在此山操练兵马,设坛拜将,山上并设有项羽点将台,因此又有霸王山之名。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因其同父异母的胞弟刘交功勋卓著,先被封为文信君,后又被封为第一代楚元王,建都彭城(徐州),在位23年,死后葬在同孝山北麓,从此更名楚王山,一直延续至今。 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当地人,乃至方圆百里的老百姓仍称楚王山为霸王山,叫楚王山的人很少。

楚王山略有东北西南走向,东西长不足五公里,南北宽只有两公里,山峰最高处195米。楚王山周围分布八个自然村庄。千佛洞位于山的西坡,王楼村东南的山腰上。千佛洞是一座在天然岩洞基础上雕凿而成的古洞,洞深约12米,宽3-7米,高2-4米。据专家考证,洞内的佛像属于北魏时期,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洞内供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雕像,岩壁之下,佛龛密布,大小不一,远望佛龛好似鸽舍蜂房。据考证,岩壁上的佛像超过千尊,故称千佛洞。

另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隋唐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鼎盛时期,地方政府又组织乡民在千佛洞口的前面,辟山凿石,整理出一块平地,并在不大的地盘上建造了千佛寺庙,有大殿,东西配殿,戏楼等,由得道的高僧住持。从此,千佛寺便成为徐州地区规模较大,香火旺盛的丛林寺庙圣地。

历经年代交替更换,到清康熙51年,因多种原因寺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地方乡绅的倡议下,10万善男信女又捐资重修千佛寺,香火极盛,远及几百里之外。

我们村子距离千佛洞不到两公里,我小时候从懂事起,就听老人们讲千佛洞的故事,不仅说那里的香火旺盛,神仙灵验,要风有风,求雨得雨,还有许多神灵古怪的东西,甚至有人说大白天可以经常看见千佛寺上空有佛祖坐在五彩云端打坐诵经,并能听见天上传来的木鱼声,还有人说晚上经常看见千佛寺的灯火,有群仙作法的画面……。因为那时候我年龄小,听了既觉得好奇,又心生畏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4月初1是山下连续举办3天庙会的日子,每到这时,上山进香的路便会水泄不通,我也会跟着长辈到千佛寺烧香拜佛。因为好奇,没事时,我会背着父母,约上几个胆子大的小伙伴偷偷上楚王山采摘山杏,酸枣等野果,到千佛洞看热闹,四处乱窜,常被僧人数落一顿后撵出山门。

我还能清楚的记得,千佛洞里有一个滴水池,水池如脸盆大小,是几千年滴水穿石自然形成的,水满时也只有一桶水的容量,水池中的水被当地人称为圣水,传说具有治疗百病的神奇功效,上山进香的人为了能得到一杯圣水,一般都带着盛水的水具,祈求僧人的赏赐,带回家后给急用的人饮用,据说用此水煎药有几倍的功效。长大后我才知道,洞里的水既不是山泉水,更不是什么圣水,是雨雪季节山体中储存的积水,雨雪丰沛时,洞里的水就滴得快,滴得多,春天或者是干旱少水季节,水就滴得少,甚至没有水。滴水池的水是千佛寺僧人唯一的生活水源,管理的很严,那时我们经常偷偷跑进洞里,趁和尚不注意到池里偷水喝,甚至打起水仗,被发现后会遭到和尚一顿斥责,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难为情。

千佛洞,作为一处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佛教圣地,曾吸引众多的信徒前来朝拜,香火鼎盛。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千佛寺也经历了多次破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破四旧、立四新”的群众运动,千佛洞 受到了严重冲击,寺里唯一的僧人被赶下山,下放到山脚下的王楼村,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靠挣工分吃饭。

王楼村距离我们村比较近,村庄之间的土地连在一起,那时候,虽然我不知道和尚的法号和名字,但我经常能见到他,五十岁上下年龄,个子不高,剃光的脑袋,身体较瘦,僧衣早已换成庄稼人的服饰,住在生产队的牛场子里,看场扫院,没事时经常一个人席地坐在清静处,双手合十,嘴里还不停地念叨什么,没过几年,他便去世了。

后来,动乱加剧,造反派们膊带红袖章,手举“破旧立新”的旗帜,多次冲进千佛寺,砸破山门,推倒佛像,掀翻香案,烧毁神龛,抢走文物。更可恨的是他们手持铁锤,对千佛洞里的佛像逐一砸掉佛头,没有留下一尊完整的,这是千佛寺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劫难,哀哉!千年古洞毁于一旦,成为一片废墟!

痛定思痛。另人还有些许安慰的是,据说千佛洞前后有两个洞组成,早年前,云龙山兴化寺住持僧命人将后洞堵死,至今尚未打开。这个被堵死的洞,洞内的佛像想必躲过了那个动乱的年代。这也给千佛洞增添了些许的神密感,让人们对后洞的景象充满了无限遐想。

正本清源,历史总会还原本来的面目。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千佛洞又迎来了春天, 2002年,地方文物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着手对千佛洞进行修缮,并重建了千佛寺,遗憾的是当年被砸掉佛首的千尊佛像已经无法复原。如今的寺庙,山门朝西,寺庙内包括天王殿,千佛洞,东配殿(药师殿,观音殿),西配殿(地藏殿,财神殿)等,千佛寺的香火再一次旺盛起来。

我生活在外地,大前年回乡探亲,和芈振坤、金孝民、郑忠美、喻忠、曹承伯等老友相约到千佛寺进香。当时正值初夏,山上翠绿丛生,微风挟裹着花草的清香,让人倍感快意。上山的路也正在拓宽修建中,山脚下也有了供游人打卡的停车场、小卖部、饭店等服务配套设施,山门外也新建了佛像、字石等景点,被修缮过的千佛寺焕然一新,上午九点刚过,上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进进出出,好一处香火圣景。

在千佛寺,我们见到了住持僧人,他穿着一件土黄色的僧衣,面目清秀,说话和气,看样子不到三十岁年龄,只见他忙里忙外,不停的双手合十,和香客们交流着什么。趁他进屋的机会,我们和他聊了起来,话题从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度兴衰发展经过等,一直说到眼下对千佛寺下一步的建设规划等, 听得出来,他知识丰富,口才也好。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中国佛教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天津人,毕业后被分配到徐州佛教协会,半年前来到千佛寺做住持。他说,佛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佛法精神,自性广大。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又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众生皆平等,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住持说的话,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

告别住持,我们各自烧了一柱香,磕头许愿,留下了对千佛洞的真诚祝福!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许下了最美好的心愿。

注: 文中照片均为实景插图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