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是一条河流,而不是海。尽管它的名字中有“海”字,但实际上它是一条河流。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河流汇聚而成。历史上五大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经海河干流入渤海,构成典型扇状水系。
海河之名并非一成不变,宋朝时被称为界河下游段,金、元时称直沽河、大沽河。海河干流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北宋时称界河,亦称直沽河、大沽河、沽水、沽河等。“海河”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徐光启写的《粪壅规则》,清康熙中叶界河、直沽河等称呼才为海河替代。海河干流之称,于 1966 年编制的《海河流域防洪规划(草案)》中首次使用。
海河流域广泛,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它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古时统称“九河”。以卫河为源,发源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全长 1050 公里;以漳河为源,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部的发鸠山),全长 1031 公里(也有说 1122 公里)。海河干流自子北汇流口(大红桥东)至大沽口(海河防潮闸处)长度约 76 公里;自三岔河口(或金钢桥)至大沽口约 73 公里左右。
海河水系支流众多,但其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两河道之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洪水季节易溃堤。河北平原因此成为洪、涝、旱、碱多发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根治海河的工作,情况有所好转。
海河流域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全年降水量往往由几次暴雨构成。海河干支流水量主要依靠降雨补给(占年径流量 80%以上),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化与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部地区河流如潮白河、永定河等有季节性融雪水补给,形成不太明显的春汛。除降雨及融雪补给外,海河还受地下水补给,流经太行山、燕山区的河流多以泉水形式补给,如滹沱河、滏阳河、漳卫河等,地下水补给量一般占 8 - 10%左右,个别河段可达 40%,而流经平原区的河流,如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中下游,补给情况各异。
总结: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由五条河流汇成,名称历经变化,流域广泛,水系支流有特点,受多种补给,流域气候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