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西龙山八面山下来,便直奔里耶古城。
来里耶古城,完全是奔着王县丞而去,只因他在洞庭郡担任迁陵县县丞时,做了一件令他自己都不会想到的事情。战乱时期,他令人投入到井底的37000余枚简牍会在2002年重见天日,不仅让里耶古城名扬中外,而且还为研究秦朝史学的中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去过里耶古城的朋友向我讲起了他所了解的一切,特别是博物馆里展出的中国最早的信封、2200年前的藠头等内容让我为之心动。
里耶,在土家语中为“耕地”“拓土”之意,战国时期,作为楚国扼守楚通津的军事重镇,借酉水之便而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北距归峡南近辰阳,沟通洞庭与乌江,是经略西南的重要保障。秦扫六合,推行郡县制,里耶成为洞庭郡下的迁陵县治。
2002年的湘西龙山,里耶古镇,一口古井,37000余枚秦简横空而出,它完整记载了从秦始皇26年到秦二世元年之间,洞庭郡迁陵县的行政治理与高效运转的真实状况,证实了中央政府推行的集权制度与各项统一政策,通过郡县制和邮政驿站系统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是研究秦朝县级行政管理的一个难得的史料。
里耶秦简不愧是一部解读秦朝整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要内容的百科全书,走进里耶秦简博物馆,走近秦简,便走进了昔日洞庭郡下的迁陵县城,昔日的辉煌便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农业,作为衣食之源,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秦王朝坚持以农为本,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简文中祭祀先农、灾害上报、沃地拓荒等有关农事的真实记载,是迁陵县官府认真履行其职能、重视农业、奖励耕织的生动写照。反映了迁陵县为保护、发展农业生产以及维护基层政权稳固所做的努力。
藠头,如今非常普遍的食材,在2200年以前,里耶古城就有种植,如今保存在博物馆里展示的就是当时的藠头,通过药水浸泡,和新鲜的没有什么两样,不知情的以为是现在的藠头放在博物馆里面的,殊不知这是秦朝时期的。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迁陵,物产丰饶,核桃、梅子、酸枣、葫芦、牛、猪、羊、鸡等食物非常丰富。
秦朝时期,官署办公,处理公文,井然有序,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出发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到年月日,而且还精确到时分。从简牍记载的内容来看,秦朝办公的时间为早上六七点到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是全天候状态。办公时间观念和效率都高。简牍中,“敢言之”“敢告”“告”“谓”等公文类别相当于现在的“请示”“函”“通知”,分类精细,一点也不含糊。从王县丞批阅的简牍来看,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公文。,涵盖经济、文化、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事情,而且传阅、处理毫不含糊。
秦朝政令是如何传递的?里耶古城博物馆里的一个展台透露出了一切。据展史记载:迁陵以游行洞庭是寄往洞庭郡迁陵县的邮书封检,是中国邮政史的开端,是邮人步行将官署公文送至迁陵县,迁陵丞负责办理,或将公文下发到乡里,通过邮驿系统完成传达。它是中国最早的信封。
天高皇帝远,在我们一般人看来,秦朝疆土辽阔,生产力落后,各种信息和朝廷指令很难到达偏远蛮荒之地。各类电视剧中呈现给我们的情景是,往往被贬的官员发配外地时,往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才能到达目的地,有的老死路上,有的投河而亡,朝廷根本无暇顾及。但从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来看,完全推翻了我们的认知。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如何确保政权政令畅通,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而且非常科学实用。我们今天信息技术如此之发达,完全离不开老祖宗的智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仅可以向朝廷朝贡岭南荔枝,同时还可以传递各类公文信息,沿途停歇的大小驿站就是朝廷信息的收发地、聚散地。
里耶古城,始为战国晚期楚的军事城堡,后被沿用为秦汉帝国基层政权的县治所在。其古城功能的演变,时间恰好处于我国古代从王国进入帝国的历史时期,是为帝国形成与发展的早起阶段。作为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里耶古城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意义。而从古城一号井等遗址挖掘出土的37000余枚楚和秦代之简牍,又为解析帝国时代早起国家基层政治统治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控制中心的“县城”,提供了极为丰富、全面、科学、宝贵的考古资料,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如今的基层政权治理体系中,县的功能和秦朝时期没有太多的差异;如今的官吏考核选拔机制,有许多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发展。
一个只知晓其姓的王县丞,在世时批阅的一枚枚简牍,记载着无数迁陵往事;随着2002年简牍的出土,它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带火了一座边陲小城,这座城,就是龙山里耶,如我一样的游人行走湘西不得不来之地。(作者 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