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法海寺(福建让人钦佩的古寺)

我们常说现在的寺庙过于商业化,找不到清净古朴的气息。从我这几年的游览来看,这类寺庙毕竟只占小部分,大多古寺仍是人间的一番净土,更有一些寺庙,做出了让人钦佩的事情,比如福建这座法海寺。

中国有许多法海寺,最著名的当属扬州,北京也有个法海寺,福建这个在福州,坐落在于山脚下。

我是偶然路过,才发现它的身影,寺庙不大,小巧玲珑,山门像是普通房门,白墙乌瓦,燕尾脊屋檐,有徽派建筑风格,又有闽南传统式样。

大门处无人管,可随意进出,这里的僧人似乎没想过收费,香火也没有那么旺盛,平日少有人来,安安静静,平和安详。僧人在殿宇里安静打扫卫生,我从其面前走过,看都不看我一眼,可见修行水平:无关外物,只观内心。

法海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这段时期北方非常混乱,福州相对安宁许多。最初名为兴福院,北宋时改为法海寺,至于为何改名,我并未找到资料。

法海寺在于山北侧,旁边有小道可通向小山,于山自古为福州胜迹,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山玩水的同时,免不了到寺庙上香拜佛。

明代时寺院一度被豪强占为私人别墅,之后又是几经磨难,好不容易熬到新世纪,结果在2011年遭遇了一场严重大火,火焰燃烧了4个多小时,多数殿宇毁于一旦。古寺多是木质楼阁,一旦遇火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是为什么火灾是寺庙第一大杀手的原因。

火劫过后,法海寺长时间没有恢复过来,我去的时候,院内已散落一团,主殿宇还在维修,并不开放,只得在院内少数区域游览。

进一步了解法海寺后,我对它油然升起敬佩之情。

法海寺自古便有教书育人的传统,清朝时曾设有书院、诗社等文化机构,雍正年间创办的“正音书院”,响彻全城,1948年时,寺内的忠心和尚创办了“法海中学”,专门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人才。

法海寺虽为世外之地,却始终坚守着普渡苍生的责任,佛教讲究渡人,佛法为舟,一方面帮人逃脱欲望苦海,另一方面用教育把人渡到彼岸。或许正有这一番渊源,福州市的佛教协会才设立于此。

寺内主殿为弥勒殿,单檐悬山式屋顶,铺盖普通瓦片,朴素自然,殿宇内供奉着弥勒像。这尊像与记忆中的弥勒佛大为不同,一般弥勒佛像是体态宽胖,面容慈祥,两耳垂肩,袒胸露腹,笑容满面地注视着众生。这里则是身着菩萨装,头戴天冠,仪表堂堂,有着佛像的威严与庄重。

寺庙大门后的墙角上,有一块岩石,上刻“罗山”二字,说明此处为罗山遗迹所在。福州素有“三山现,三山隐”之说,罗山便是隐山之一。罗山本为于山余脉,后经多次开凿,仅剩下残迹,若不是法海寺这块石头,罗山或许从此消失于记忆当中了。

法海寺不大,十几分钟便可游览完,闲暇时可到此上香祈愿,感受福州城的厚重,毕竟如此有社会责任感的寺庙确实不多见了。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免费开放。

交通:乘坐11、159路公交,到格致中学(福五中)站即可。

全国各大城市的免费景点都在这里哦,关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