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岛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汇通祠,并立御制诗碑。
什刹西海汇通祠山门
现存的重修汇通祠的珍贵实物一汇通祠乾隆御制诗碑,碑身通高2.43米,方座夔[kuí]龙首,碑阳为行书体乾隆御制《汇通祠诗》,碑阴为行书体乾隆御制《积水潭即景诗》三首,碑身西侧有乾隆五十一年(1784年)御制诗。该诗碑是积水潭地区变迁的历史见证。此碑现复立于北二环路边新建的碑亭中。2007年7月,乾隆御制诗碑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祠内有巨石一块,据说是一千多年前自天而降之陨石,《燕都杂咏》这样描述:“鲜彩临风展异姿,摇光耀日具威仪。陨星天使成良构,不数当年断罄奇。”石高六尺五寸,上有天然形成类似一鸡一狮之形状,鸡为左向右走式,狮为右向下伏式,故名鸡狮石。积水潭古时又名鸡狮潭,亦是因此石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中期,鸡狮石被人从山上推下,砸碎抛于河道之中。此石于80年代中期重雕,立于北山坡。
汇通祠“鸡狮”奇石
附近有水关,水关处安放一尊镇水石螭,长约1.9米。
汇通祠镇水兽
1976年,因修建二环路地铁,汇通祠被全部拆除。1986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决定复建汇通祠,辟为郭守敬纪念馆,以纪念郭守敬的历史功绩。西城区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等承担汇通祠的施工设计,于1988年9月27日竣工。汇通祠楼北侧有吴良镛撰文并书的《重修汇通祠记》。北京有不少以历史名人故居建立的纪念馆或博物馆,但是专门为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建立的纪念馆,郭守敬纪念馆恐怕是独一无二的。纪念馆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1988年10月1日,郭守敬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西城区政府对郭守敬纪念馆进行修缮,完善基础设施,并将原有的展览内容及形式进行调整更新。汇通祠建筑造型得体,格调素雅,步入园中,小径蜿蜒,假山叠石,错落有致,登高放眼,可见清水悠悠,小桥卧波,林荫掩映。
什刹西海湿地中郭守敬塑像
改造后的郭守敬纪念馆主题定位为:纪念科学巨星,弘扬民族创新。纪念馆辟有四个展厅,第一展厅“生平大事”,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郭守敬的一生;第二展厅“元代积水潭”,介绍积水潭的形成及积水潭对兴建元大都城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展厅“大都治水”,介绍郭守敬治水业绩中最为辉煌的篇章;第四展厅“测天制历”,介绍郭守敬从事天文及历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郭守敬最大的成就是在水利方面,从“郭守敬与大都水利”展览中可窥见一斑。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建设,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完成大小百余处河渠泊堰的治理,对大都的水利建设贡献最为突出,曾主持开发当时为大都水源的白浮堰,开通惠河,促进了元大都的经济发展。馆内还展出有元代水关模型、元代粮船的铁锚和有关的书籍。游人至此,既可漫步于曲折小径之上,尽享园林美景,又可睹物思人,追念这位古代伟大的科学家。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作者:李建平、杨文利;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