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8公里,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市、龙陵县、昌宁县3县1区1市,总人口262万人,有少数民族36个 29万人,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2个。有华侨、归侨、侨眷50余万人,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重点侨乡。
保山历史悠久,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古代为哀牢国首邑,西汉置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保山都是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保山区位独特,被誉为滇西咽喉,自古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门户,经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到印度雷多全程不到600公里,是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距离最近、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穿境而过。
保山文化厚重,被誉为“滇西文献名邦”。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孕育了保山以汉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与休闲文化、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保山地灵人杰,孕育了蜀汉时期云南郡太守吕凯,清代人称“永半朝”的三部尚书王宏祚,清末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总理李根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爱国侨领梁金山,抗日县长张问德和新时期领导干部学习楷模杨善洲等杰出人物。
保山资源富集,辖区内发现矿产资源56种,探明储量44种。硅、铁矿、火山石、石灰石、硅藻土等储量大、品位高;南红玛瑙品质优良,名冠玛瑙之首。龙陵黄龙玉被列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玉中新宠。腾冲市被誉为“中国翡翠第一城”“琥珀之都”。全市水能蕴藏量102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22万千瓦。有地热泉田240多处,热能储量250万千瓦,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保山被誉为“滇西粮仓”,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蔗糖、烟草、畜牧、林果、咖啡、茶叶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晾晒烟基地,香料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核桃、小粒咖啡、小绿豆、红花油茶颇富盛名。
保山宜居宜游。保山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5%,素有“春城中的春城”和“天然氧吧”之称,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之一。保山自然景观神奇秀美,天然自涌温泉遍布全市,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名扬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目前,保山正在推进高黎贡山“东方黄石公园” 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一圈一环一线”旅游大发展格局。
2017年,保山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生产总值678.9亿元,增1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81.8亿元,增3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亿元、支出238亿元,分别增8.4%、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亿元,增12.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164元、10321元,增8.5%和9.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11.6亿元、691.1亿元,增12.7%和15.4%;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除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项指标外,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主要矛盾变化,深入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保山的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成规模,带动实体经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改革开放、民生保障上水平,建设实力保山,幸福保山,开放保山,创新保山,法治保山,美丽保山,奋力开创新时代保山跨越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