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八里河风景区
文/陌上太极(安徽六安)
提到安徽的5A景区,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黄山,天柱山,天堂寨,宏村等。却很少有人想到“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之称的八里河景区。
八里河名字很大很响亮,它号称环保“全球500佳”,地处阜阳市东南的颍上县,南临淮水,东濒颍河,享有“天下第一农民公园”之美称。
提起八里河景区,许多人会以为是在皖南,其实它是位于皖北的阜阳颍上县。一提起颍上县,人们就会吐槽,它在安徽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人口众多的地方。太远,环境差,不安全,于是就有人给八里河景区戴上了标签。更有人说八里河景区是一个人造湖,还满是盗版的景区。
八里河景区包括八里河网红玻璃天桥、天下第一门、法国凯旋门、希腊帕特农神庙、德国城堡、荷兰风车、北欧农庄、美国大峡谷,万里长城、天坛、南海观音、寺庙等。
每个景点有不同的主题风格,但景点全部是人工建造,这些“盗版”景点却会令你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八里河景区对于皖北人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旅游去处。不需要出家门口就可以感受江南风光,还可以体验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
远古时代,八里河还叫柳沟。柳沟是由于地壳变动形成的一条夹沟。最开始柳沟河是颍河的支流,曾经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柳沟位于淮河的左侧,与戴家湖相通,戴家湖又与淮河相通,洪水上涨,必至柳沟河。
大禹治水时,淮河两岸人民也曾筑堤防洪。柳沟河几度与淮河相隔,致使柳沟河水无处可泻,泛滥成灾。隋唐时期,也曾修闸控制柳沟河水,后来被特大洪水冲垮而又直泻淮河。只好就势疏导,柳沟河便成了淮河的避风港。
在元末明初时期,由于战争和洪水的影响,柳沟河河床淤平,河面拓宽,形成了低湖洼地。到了清朝时期,人们熟知的河已经是八里河了。在近百年来,八里河多次遭受到洪水的冲击和泛滥成灾,导致河床升高、水面拓宽、良田淹没、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
其中,1938年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制造了决堤事件,形成了黄水南泛,由颍河决堤进入了八里河,导致泛滥成灾。
相传明朝时期,凤台县的储德成去八里河捕鱼,他与当地的王姓家族发生争执。王姓族长认为八里河是湖,不能随意捕鱼。一方讲八里河是河,河里行船、捕鱼不受限制,为什么不让捕呢?一个说八里河是湖,湖里有地,地被水淹了,百姓自然有山用柴,有河吃鱼这是自然。
两姓族长起诉到官府,但府官无法判决。两姓双方不甘心,两年后,官老爷亲自前往八里湖视察,看了源头和流向,查了河床和耕地,方知是湖泊。最终判定八里河是湖泊,王姓族长打赢了官司。
既然是湖,为什么至今仍叫八里河呢?这是历史造成的。一是明末几次大水,淮河洪水的到来,湖水面积扩大,受灾严重,水后又进行堵口,从此形成了八里湖终年积水成河;二是外地行人经过这里望见湖水浩淼,呈带状分布,又无尽头,总认为是河,出于习惯的叫法,便叫出了八里河这个名来。
一开始并不叫八里河。很古很古以前,由于地壳变动,它与戴家湖同时形成,构成东西走向的一条很长的夹沟和若干个支流。后来,在夹沟两边自然生成茂密的柳树,若干年后,人类为了生存,寻找着自己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来到这里,就在这稍有坡度的黄土地上耕种、生息。从此,人们就叫这条夹沟为柳沟,至今它的上游仍叫柳沟。后来沟边有一小镇,就叫柳沟镇。
柳沟镇位于淮河的左侧,与戴家湖相通,戴家湖又与淮河相通,洪水上涨,必至柳沟河。柳沟河的下游,地势低洼,上有百里路长的源头,下有淮河可泻。大禹治水时,淮河两岸人民也曾筑堤防洪。柳沟河几度与淮河相隔,致使柳沟河水无处可泻,泛滥成灾。
隋唐时期,曾修闸控制柳沟河水,后来被特大洪水冲垮而又直泻淮河。这时,只好就势疏导,柳沟河便成了淮河的避风港。来往船只往往小泊数日,商贾涉足柳沟镇时,这里便成了水陆交通的繁华重镇。柳沟河经过多次的洪水冲击,河床淤平,河面拓宽,形成了低湖洼地,柳沟的面貌不复存。
元末明初,由于战争频繁,洪水泛滥,柳沟河无人问津,洪水直冲柳沟镇和白雀寺,良田淹没,房屋倒塌,百姓逃离,这里成了一片荒凉的泽国。然而,却给后人留下了神奇的传说和古迹。诸如:妙三姐出家、思望台、歪嘴井、九女坟、小孤洲、磨盘岗、童子滩、九龙夺珠碑、文龙桥以及古庙等。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制造了决堤事件,形成了黄水南泛,由颍河决堤进入了八里河,泛滥成灾,河床升高,水面拓宽,良田淹没,房屋倒塌,周围群众外逃求生。
今天的八里河得到了治理与开发,将水患变水利。河水清澈,鱼质优美,年产百万斤以上。在干旱年景确保了农田用水,内涝时河水可排于颍河,农作物仍可获得收成。
在颍上,不仅有八里河,与之相映成趣的还有迪沟生态旅游区以及五里湖生态湿地。它们都是依水而存,以水而生。寻一条水带渐入佳境,湖畔园林石径、高大景观树阵、错落的长青灌木、别致的人工岛屿、滨水木栈道……仿佛走进了一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