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克(首届顶科协奖得主迪尔克·格尔利希科学与爱好一样)

在今天(11月6日)举行的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上,作为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主任迪尔克·格尔利希教授从颁奖人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

格尔利希的获奖原因,是“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运输的机理及其选择性的关键发现”。“可以说,这是遥遥领先时代的发现。”在随后发表的获奖感言中,格尔利希表示,他的研究曾遭到科学界的质疑,获颁顶科协奖,是对这一漫长而艰难旅程的极大认可。

“遥遥领先时代的发现”曾遭强烈质疑

在细胞内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如何实时且准确地实现上万种不同蛋白质的输送?这是格尔利希一直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体状态——核孔复合体,它可能是自然界最有效的蛋白质分选机制的核心。他将这种物质称为“选择相”或“FG相”。这种“智能物质”填充了核孔中央的通道,允许“获准”的物质快速通过,拦截未获“批准”的物质——有点像边境检查站,只是在细胞里这个过程极快,以毫秒级的速度进行。

由于这个发现太过领先,科学界最初对于“选择相”这个概念持保留态度,有人甚至强烈反对。直至科学家们发现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现象——细胞相分离,也在细胞生理学中发挥着各种不同作用,才逐步接受了格尔利希的发现。格尔利希坦言,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顶科协奖“于我而言更为珍贵”。

一旦对细胞的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就有可能造福人类健康。比如,科学家已经发现一些病毒可以穿透细胞核和细胞质,有的病毒会通过细胞质来复制自己。格尔利希说,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药物靶点,或是一些可提示疾病风险的炎症因子。

从内心认同科学的魅力是最大的内驱力

首次来到上海,就获颁千万大奖,当格尔利希被问及准备如何使用这笔奖金时,他笑言自己“还没想好”。身为五个孩子的父亲,他的第一反应是“可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

平时喜欢和孩子看星星、聊黑洞,以及飞机为何会飞、显示屏怎么工作,格尔利希从来都把科学当成爱好,“对我来说,科学和爱好一样,身为科学家,还能有偿地做我喜欢的事”。

能从微观的层面发现一些漂亮的科学现象,于格尔利希而言,是一种享受。他说,作为科学工作者,必须从内心认同科学是充满魅力的,这是最重要的内驱力,“科学本身足够值得为它而‘燃烧’”。

每个科学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尤里卡时刻”(灵感乍现而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格尔利希这辈子最难忘的时刻,是在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寻觅后,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夜,他们对凝胶中的前体进行了标记,并将样品送入暗室对相关影像进行观察,然后突然发现了他们一直寻找的几个组分。“就是那种体验——其他人不相信是事实、不认为能成功的,我们发现了、做成了!”

低调而富有才华的格尔利希期望有更多公众能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一方面,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另一方面,也有人对科学抱有不屑一顾的态度。他希望与公众进行更有效的科学沟通,由此触达那些对科学有抵触情绪的社会角落,“这样的对话肯定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科研的乐趣在于广泛沟通、高效合作

格尔利希的获奖成果是一项非常基础的研究,实际上他的实验室会同时开展一系列研究,也包括不少应用研究。他本人就是一位对多学科研究充满兴趣的学者。在他看来,与不同领域的同行朋友沟通交流,也是科研的乐趣所在。

在科学研究趋于复杂的大趋势下,解开一个未知谜团所需的资源日趋庞大,一个实验室往往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代价。比如,结构生物学研究需要购买昂贵的冷冻电镜等设备,如果可以与不同团队合作,就能让研究通过分工变得更加高效。

格尔利希认为,未来,多学科合作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支持,“推进研究的过程中,有时不只是钱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分享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科研效率”。

作者:许琦敏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