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风
蜡像这个东西,越是做得惟妙惟肖,越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渗人感觉——事实上,这种感觉没错,比如名闻世界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它的历史就是一部真实的恐怖片。
中国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蜡像
杜莎夫人蜡像馆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蜡像馆,以制造全球名人蜡像而闻名,但是,杜莎夫人的发家史,却令人毛骨悚然。
杜莎夫人的蜡像(伦敦本馆)
杜莎夫人,原名玛丽·格罗舒兹,1761年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在她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到了瑞士,给一个叫菲利普·库尔修斯的医生当管家。库尔修斯精通解剖学,擅长蜡模制作,玛丽很快成为他最好的学生。
后来,玛丽随库尔修斯移居巴黎,天赋优异的她很快青出于蓝,创作了伏尔泰、卢梭、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名人的蜡像,一举成名。在巴黎的岁月里,她成为皇室成员的密友,曾经被邀请住进凡尔赛宫长达九年之久。
青年时期的玛丽
1789年,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国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内的皇室成员和贵族被送上了断头台。玛丽也被视为皇家同情者,被捕入狱三个月,头发被剃光,等待上断头台处决。
路易十六被断头台斩首的画像
多亏了玛丽拥有制作蜡像的精湛手艺,她达成了一个“恐怖交易”后,最终被释放。多年后,她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向议会保证,我会为断头台的著名受害者制作死亡面具。虽然很恐怖,但这是我唯一脱离监狱的办法。”
玛丽在监狱里制作死亡面具
死亡面具,就是用蜡或石膏模型复制人死后的面孔,作为创作肖像或者纪念品的范本。这对于中国人很陌生,但在西方却司空见惯。从罗马帝国开始,西方社会一直有制作死亡面具的传统,但丁、贝多芬、拿破仑、肖邦、克伦威尔等很多欧洲名人死后都做了死亡面具。
拿破仑的青铜死亡面具
令人胆寒的是,死亡面具要做得逼真,通常要从尸体上直接印模。
玛丽被释放的条件,就是用被断头台斩掉的人头,制作死亡面具。
这绝对不是一件愉快的工作,玛丽回忆道,她经常坐在断头台下的台阶上,膝盖上放着血淋淋的人头。更令人不适的是,很多人头都是她的老朋友和老熟人。比如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制作王后死亡面具的一幕,陈列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
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断头台斩首后,尸体和被砍下的头颅被刽子手带走,丢在玛德琳公墓一个没有标记的坟墓里。那一天,玛丽被迫带着她的工具袋,来到玛德琳公墓的野坟,在尸体堆里寻找到死去王后的人头。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死亡面具
当时的断头台下,每天都有贵族和名人被处决,一时间人头滚滚,玛丽的工作量巨大。在大革命期间,玛丽先后受雇为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兰巴勒公主、马拉、罗伯斯庇尔等名人制作了死亡面具。
玛丽制作的马拉死亡面具
可以说,她用最特殊的方式,触摸遍了法国这段血腥的历史。
1795年,34岁的玛丽嫁给了土木工程师弗朗索瓦·杜莎,生了三个孩子(女儿夭折,只活下来两个儿子)。这桩婚姻并不成功,丈夫懒惰贪财,家里经济日渐窘迫。为了挣钱,杜莎夫人决定出国,带着满满几袋她的蜡像,来到了英国伦敦,她的初次展出一下就吸引了英国人。
英国期间的杜莎夫人
杜莎夫人是个精明的女商人,她立刻悟出英国人最喜欢看什么:皇室和死亡。尤其是法国皇室的死亡。当时的英国由于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爆发了战争,属于仇敌,所以每个英国人都乐意付出高昂的门票去欣赏法国国王和王后的死亡。
1877年的伦敦,英国人在为杜莎夫人蜡像馆做广告
杜莎夫人带着她的蜡制品游遍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受到了欢迎,她在英国一呆就是33年,赚的钱越来越多,终于于74岁高龄时,在伦敦贝克街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蜡像馆,陈列了很多欧洲名人蜡像,最受欢迎的还是“恐怖屋”:包括法国大革命的死亡名人,以及一些臭名昭著的被处决的英国罪犯。
“恐怖屋”里重现了法国大革命断头台
杜莎夫人88岁病死后,儿子弗朗索瓦成为蜡像馆的首席艺术家,接下来是孙子。今天,杜莎夫人蜡像馆开遍了全球,价值数以亿计,伦敦本馆外,还在阿姆斯特丹、曼谷、柏林、拉斯维加斯、纽约、东京、好莱坞、悉尼、华盛顿、维也纳等地开设了分馆,在中国,就有北京、上海、重庆、武汉、香港等分馆。
伦敦蜡像馆里的杜莎夫人蜡像
凭借断头台下的老友人头,这个传奇的女人以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致富方式,留给子孙后代一份庞大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