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东门老街,就不算来过深圳。”
位于罗湖区中心地段的东门步行街
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是深圳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商业区
在老深圳的心中
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深圳墟
近日,有市民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建议“东门老街”恢复本名“深圳墟”
一起来关注
↓↓↓
市民留言
建议“东门老街”恢复本名“深圳墟”
以增强市民归属感和认同感
近日,有市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东门老街”恢复本名“深圳墟”。
据该位市民介绍,深圳市的名称源于清朝时黄贝岭、湖贝村、赤磡村、罗湖村、向西村和南塘村等广府村落建立的墟市——深圳墟。而如今的东门步行街区域则是深圳墟东、南、西、北四门的其中之一,在1866年新安县全图中,就将现“东门老街”写作了“深圳”。
其表示,将“东门老街”恢复为“深圳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来罗湖区探索深圳的根源,从而促进罗湖区旅游业的发展,亦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部门回应
将进一步通过传媒载体宣传等方式
加深对“深圳墟”的历史认知
日前,针对市民建议,罗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信访办公室做出回应。
据回应内容显示,东门街道公共服务办将进一步通过传媒载体宣传、历史文化宣扬等方式,加深对“深圳墟”的历史认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加强宣传。通过社区活动、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对“深圳墟”的认识;
二、继续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历史建筑作为展示平台,举办展览、讲座、文化体验活动、开设非遗工坊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7月2日,由深圳博物馆策划推出的“深圳历史中的墟”展览在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三楼展厅开幕,展览选取深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墟、观澜墟、清平墟、平湖墟等14个墟进行介绍,展示其丰富的历史面貌。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罗湖区东门街道南庆街13号,所处的区域是历史上“深圳墟”的所在地;
三、加强辖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保育和活化利用。将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打造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通过实地教学、互动体验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同时鼓励辖区居民参与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过程,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深圳墟”历史悠久
直至1979年才改名“东门老街”
据了解,从明代开始,深圳墟就是一个汇集八方客流、远近闻名的商业区,后于《新安县志》中有记载,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深圳墟已是当时新安县的一个著名的墟市,这是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对深圳墟的记载。直至1979年,“深圳”成为市名,深圳墟则改称“东门老街”。
史料记载,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相当于今日深圳的区域内已出现36个墟(集镇),深圳墟即是其中颇为繁华的一个,拥有东、南、西、北四门。每到农历之二、五、八日,深圳墟便迎来了一片热闹的“墟日”(赶集日),最为繁荣之所是东门一带。今天深圳的商业中心区之一东门老街,便由此发展而来。
东门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辖区内的东门老街承载着“深圳的根”,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革命文化和街头文化。
东门老街的《老东门墟市图》。图源:i游深圳
在东门老街文化广场,有一幅巨大的青铜浮雕墙《老东门墟市图》,它再现了明清时期东门墟市的繁华盛景,驻足静看,吆喝声、敲打声、舂米声、算盘响仿佛跨越时空而来。
东门老墟古井。图源:i游深圳
东门老墟铜像。图源:i游深圳
东门老墟铜像。图源:i游深圳
据了解,东门老墟古井源于1688年, 如今已成为东门的一大历史古迹,旁边提水的小孩铜像也是这条街上的标志性建筑。
地名承载着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或沉淀着当地生产生活的印记,或记录着某种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貌。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廖静文、见习记者 蔡诗妍
部分来源:领导留言板、i游深圳、深圳晚报、深圳博物馆
编辑:蔡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