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简称皖,源于古皖国,皖西有绵亘的皖山,皖水,汉以后沿建皖县、皖城、皖阳等县,故以皖命名。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拥有徽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淮河文化。
今天我们通过老地图来聊聊敏秀钟灵、物阜民康的安徽。
1795年江南省↑ 清以前安徽和江苏叫南直隶,清初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辖区为今江苏、安徽及上海)
1661年,清廷将江南省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江宁)。
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
140年前的安徽地图↑ 那时婺源属安徽,合肥叫庐州,地图上没有淮南,淮北,也没有宣城,蚌埠
此地图为1917年绘制,当时安徽省分3道: 淮泗道、安庆道、芜湖道;民国初期安徽共59县,省会安庆。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1917年,安徽全图↑ (先点击后,可长按保存高清图)
淮泗道1914年6月以清末凤颍六泗道区域置,治凤阳县。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六安、英山、霍山等县。辖境约当今安徽省霍邱、寿县、长丰、定远、明光、天长等市县以北地区(萧县、砀山二县除外)和金寨、霍山、六安三市县以及湖北省英山县、江苏省盱眙、泗洪二县地。1914年10月,六安、英山、霍山三县划归安庆道,安庆道的滁县、全椒、来安三县改隶本道。辖境东南部地区稍有扩大,西南部地区略有缩小。1927年废。
1917年,今亳州地区↑ 亳州古称谯城,有三千多年历史,南北通衢,涡河之利,五禽戏之都、药膳之都。
1917年宿州↑ 秦汉时,已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开通济渠遂成为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军事重镇。
1917年,今阜阳地区↑襟带长淮,控扼陈蔡。颍州古城肇始于秦汉、2000多年来作为颍淮流域中心地位始终未变。
1917年,今蚌埠地区↑历史上的蚌埠乃采珠之地,有着淮上明珠城的美誉。得益于铁路枢纽,还做过安徽省会。
1917年滁州↑滁州享有“皖东明珠”之美誉。人民虽不富裕,但憨直实在,有一股“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安庆道1914年6月由以清末安庐滁和道区域置,治怀宁县(今安庆市)。辖怀宁、桐城、宿松、太湖、潜山、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滁县、全椒、来安、和县、含山等县。辖区约当今安徽省长江以西,岳西、舒城、合肥、肥西、肥东、滁州、来安等市县以东地区。1914年10月,滁县、全椒、来安三县划归淮泗道,淮泗道的六安、英山、霍山三县改隶本道。1927年废。
1917年安庆↑ 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
1917年六安↑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1917年合肥称庐州↑ 在这有东淝河与南淝河,两条河源头是一样的,于是就被称为合肥,最早在汉武帝时已得名。
1917年马鞍山↑ 马鞍山古称当涂,自古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近代是因钢而立,因钢而兴。
1914年6月芜湖道以清末徽宁池太广道区域置,治芜湖县(今芜湖市)。辖芜湖、繁昌、当涂、广德、郎溪、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贵池、铜陵、石埭、东流、秋浦、青阳等县。辖区约当今安徽省长江以东,江西省婺源县地。1927年废。
1917年芜湖↑皖之中坚、长江巨埠,别称鸠兹、江城。公元前109年置县,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始名芜湖。
1917年黄山↑黄山,古称新安、歙州、徽州。1987年设立地级黄山市。
1917年宣城↑古称宛陵、宣州,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是文房四宝之乡、鳄城、通都大邑、鱼米之乡。
1917年池州↑池州府建制距今1400年。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八百里皖江回旋激荡,数千年文脉绵延承传。
本作者热爱历史地理,收藏有数千幅老地图,如果您感兴趣,可以进来看到更多。
安徽老乡来看看,105年前有你老家吗?您觉得这地图准确吗? 欢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