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公园里红黄绿的植物交织成绚丽画卷。11月2日,“秋天的果实·神奇的无患子”主题研学活动在常青公园开展,研学参与者沿着公园绿道前行,一路在水杉林、湖心岛、慧园湖岸捡秋、读秋、画秋,深入了解身边的乡土植物。
王臻带领研学参与者在公园认识植物。苗剑 摄
“会变色的乌桕、分公母的银杏、挂着‘灯笼’的栾树、能做皂液的无患子,还有市树水杉……在这里都能看到。”黄鹤楼公园养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王臻是此次研学活动的讲师,参与者跟随他的步伐,在被斑斓秋景装点的绿道边听边看,发现了许多宝藏植物。
研学参与者观察乌桕叶。苗剑 摄
“看!对面的湖心岛上有一棵红得像火的树。”活动刚开始,小学生付思齐就发现了变色的乌桕。王臻介绍,乌桕是变色叶植物,它在春夏季通过光合作用积累了很多养分,在秋天会把养分转变成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两种色素混杂到一起,颜色就会在红色、橘红、橘黄到黄色之间过渡。参与者们还惊喜发现乌桕树顶上挂着一串串白色的果实,王臻解释:“它的果皮到了秋天会裂开,白色的种子可以一直挂在树上直到来年春天,像开满了‘爆米花’。”
研学参与者识别公母银杏。苗剑 摄
在湖岸边,参与者们发现草坪上已铺满发黄的银杏叶,纷纷开始“捡秋”。“大家知道吗?银杏树还分公母哦。”王臻现场教学,“公树叶子中间开裂比较大,裂口延伸到叶子的中底部;母树叶子的开裂比较小,或者完全不开裂。”他还介绍,银杏主要通过风媒传播授粉,如果一个地方同时种母树和公树,母银杏授粉成功会结果,公银杏则不结果。如果一个地方都种公树或者母树,可能都不会结果。来自大兴路小学的彭梦瑶迅速学会了识别方法,指着一个没有开裂的银杏叶说:“这是母银杏树的叶子!”
研学参与者体验无患子洗手。苗剑 摄
常青公园的湖岸边还分布有数棵无患子树,其落下的像桂圆大小的果实,又成为研学参与者捡拾的宝贝。王臻说,将无患子果实外层的果肉剥开后,里面黑黑的像龙眼核一样的种子,就是大家熟知的“菩提子”。“无患子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果实里含有皂素。”王臻介绍,在古时候,古人主要用无患子的果实来清洗衣服,相当于今天的肥皂。“我以前就用无患子的果肉洗过手,一搓就马上产生许多泡泡,特别神奇!”来自长港路小学的许逸涵感叹道。
研学参与者观察水杉果实。苗剑 摄
除了这几种常见植物,研学参与者们还深入了解了水杉、梧桐、栾树、地肤草等绿化植物。在缀满粉红“小灯笼”果实的栾树下,他们将所见的乡土植物绘制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自然笔记。“平时最容易忽略的植物原来蕴含着这么有趣的科普知识,这次研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小学生王梓睿的家长王先生说。
“公园特色植物众多,四时景致不同,欢迎大家来游览。不过随着‘捡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特此发出提醒:尊重植物生长习性,只捡掉落的叶子和果实,不要随意采摘花果叶哦!”常青公园相关负责人程思露表示。
研学参与者合影。苗剑 摄
本次活动是“湿地花城,美好家园”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2024年度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之一,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武汉市公园协会、武汉林学会、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常青公园协办。此次活动的优秀自然笔记作品将在解放公园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黄鹤楼公园、常青公园等地展出。
(文/蔡燕秋 詹子怡 通讯员宋莉 程思露)
【编辑:王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