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曾经是南宋故邑,如今的临安区高楼林立,已无古城的风韵。
沿山路驱车数公里而至山门。游客寥寥,顿感觉清凉于胸中。
昭明禅寺开云法师禅坐中
下缆车处便是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水岭。拾级而上,一侧山谷幽深,一侧山峦叠嶂,山风袭来,满目青翠。
间或身背竹筐的采茶、背物的僧侣、修道的佛门居士偶尔擦肩而过,汗潸潸的脸上写满笑容。山顶的昭明禅寺是这些苦修者一砖一瓦,一沙一石背出的辉煌。
禅宗临济门的遗风犹存。禅风尤盛时近千位禅僧在此修行,山谷幽深处多位禅僧灵塔掩映在翠竹、松柏间。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
昭明太子萧统崇儒敬佛,在此处统撰《文选》二十卷,成为儒学中的经典,有“《文选》烂,秀才半”的美誉。萧统编辑佛教经典《金刚经》分段成册32卷,成就了禅宗一叶五门,禅风从此在神州大地兴盛不衰。
分经台上苔痕结绿,千年历史物是人非。昭明太子治愈眼疾的洗眼池,仍然泉水涌动。太子英年早逝,梁皇武帝和建康城数万百姓以泪洗面,悲哭太子声惊动天地。梁武帝虽然成为一代菩萨皇帝,却没有留住满腹经纶的皇太子。天妒英才,天灭梁朝。否则,中国南北朝历史将是新的篇章。
分经台上古松已无痕迹,只有太子的墨香穿透石板,萦绕在竹丛翠柏间。昭明太子的脚步声横亘在天目山间。他的魂魄千年不息地凝视着吴越大地的河流山川,凝视着吴越大地的天上人间。
东天目山山谷中的苍松
昭明禅寺——白云窝——分经台——二仙峰——大仙峰。我们领略着东天目山春的暮色。天目山巅,眺望晚霞夕阳下的钱塘江宛如游龙般跳动。远处的杭州城,近处的临安城或隐或现,在华灯初上的春色中犹如盏盏萤火,亦如银河中的星辰。
昭明禅寺的暮鼓应和着山巅太阳能板发出的梵音。我们往返6小时,沿着林间小径,迎着丛林间的梵音,领略着山雀的幽鸣,虫儿婉约的低诉,山间珍稀的中华帝皇蛾振翅的气流声,似乎都融合在低沉的暮鼓震震中。
东天目山的夜有韵,夜有声。群星皓月既是夜的弹奏者,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旁观者。
次日,晴空万里。在昭明禅寺开云法师的向导下,我们深入东天目山的谷底。
沿山间石径,瀑布飞流直下云间,跃过松涛竹海,竹篁褪尽冬日残留的苍黄,渐出春绿盎然。苍黄的竹叶零落飘散,随瀑布溪水冲下悬崖,难觅踪影。绿的春天必然荡涤掉昔日残冬的旧装。
春色的美景就是万物更新的历程。东瀑布下,或静思或禅定,或高喊一声佛号,都是发泄心中的郁闷,去迎接春天的呼唤。
黑白龙潭被一拱桥相连。白龙潭在上方,水清似处子;黑龙潭在下方,溪水由白龙潭咆哮直下黑龙潭。幽深静谧的黑龙潭深不见底,直入大山深处。黑白龙潭衔接的拱桥下恰是阴阳交汇处。草丛边的石蛙不屑人类的脚步,静静地禅定在泉水淙淙流过的幽谷与山坳之间。
白云浮荡在松竹丛,飘动在瀑布畔;白云伏卧在野山茶树的茎叶中,跳跃在我们的脚踵间,荡漾在我们的心扉……
东天目山是阳刚的,吸纳着我们身心的浊气;东天目山是伟岸的,蓝天、白云构筑成灵动的心灵;东天目山是静寂的,只有鸟雀、虫鸣说着悄悄话。
鸟鸣林幽,山间飞岚气,白云偎溪流,这就是人间净土的东天目山。
初稿于2015年4月22日东天目山 改稿于2022年6月仲夏北京大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