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杭州一日游(上世纪70年代上海到杭州一日游费用仅739元)

瑞士铁力士山山脚民居景观

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街景

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出名要趁早。但现在看来她的这句名言,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比如:买房要趁早(上海最早的商品房才几百元/平方)、炒股要趁早(最早买股票认购券的个个是赢家)、结婚要趁早(过了最佳的择偶期,对婚姻会失去兴趣)等等。总之,做什么事情早总比晚好。对于我这个喜欢旅行的人说,体会最深的是——旅行要趁早!

我在摩洛哥幽静的蓝色小镇留影

我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留影

我为什么会发出旅行要趁早的感叹,主要是我旅行的脚步起始较早:1973年就爬过了黄山,此后1976年、1983年又先后两次登临黄山,1974年到西安旅游、1984年到北京旅游、1990年、1994年两次到桂林旅行,1996年到九寨沟和云南旅行。对于近在上海的杭州、绍兴、苏州、无锡,在上世纪我已经去过了N次,西湖的美早已烙在我的心底,鲁迅故乡的乌篷船也早已印在我的脑海,苏州的园林愉悦了我的视觉,无锡的美食解了我的馋…… 进入21世纪,我行走的脚步从国内迈向了境外和世界,我先后到过了香港、澳门、美国、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瑞士、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德国、埃及、南非、阿联酋、摩洛哥、日本等国家。早早地行走世界,现在看来最大的优点是看世界、看风景的氛围好。

国庆上海外滩的人流

国庆上海外滩的密集人潮

看世界、看风景的氛围,一般来说是指观景的环境。但这个环境放到现在来说,应该特指景区的人流。这些年,每到国定假日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的人流长龙、故宫门前的乌泱泱的人头,西湖断桥上齐刷刷的人墙,上海外滩的汹涌人潮,这几天四川九寨沟观景的巍巍人海,黄山景区栈道上密密麻麻的逶迤人群,甘肃鸣沙山上层层叠叠的人山,看得让人不是震惊而是骇然。这种人流密集的氛围,根本没有了赏景的雅趣和心情。

国庆八达岭长城上的人流长龙

国庆八达岭长城上的人山

不可否认,这些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百姓兜里有了钱,都想外出看看世界、看看风景。但有限的几个国定假日,限制、集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往往是国定假日一到,全国各大景区便人满为患。须知,旅行观景是需要环境的映衬、氛围的协调,也就是需要安宁静谧的环境氛围,才能让人品味景色之美、人文之淳、山川之秀……

国庆杭州苏堤上的人潮

国庆杭州断桥上的人流

由此,我认为旅行要趁早。因为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国内旅游中,从来没有遇到过汹涌的人流、密集的人海,所至景点都是安宁静谧,让人静静地观景、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人文的积淀带来的视觉与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收获自然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但现在汹涌的人流、密集的人群,根本让人失去了观景、品景和咀嚼自然人文历史知识点的雅兴。

北京故宫门口的人流

国庆泰山上的密集人群

旅行要趁早,还有一个价格的问题,上世纪全国各地的景区门票、景区交通、景区餐饮都是比较便宜的,可现在的门票、交通、餐饮都翻了几番。以上世纪70年代上海到杭州一日游为例:上海到杭州的一张火车票3.3元,杭州火车站到西湖的公交车0.04元,游西湖租一艘小船0.5元,中午一碗熏鱼面0.2元,傍晚西湖到杭州火车站的公交车0.05元(上车站点不同),杭州回上海火车票3.3元,杭州一日游的总费用7.39元。当然,五十年前的物价是相当低的。反观现在上海到杭州一日游的费用,光火车票最便宜的一张也要59元,与70年代的火车票3.3元相比,整整上涨了17.88倍,一日游的费用,没有个小500是拿不下来的。

国庆人流密集的九寨沟景区

国庆人流拥挤的九寨沟五花海

从这个层面上说,旅行要趁早,是一个省钱、节俭的好策略。只可惜,我现在说旅行要趁早,大家都已经趁不了早,时光早已翻过了国内赏景、品景的最佳、最廉的年代,现在的旅行不仅价格成本成倍翻,环境氛围也都不可同日而语了。旅行要趁早这句话,也仅仅是一句感叹的废话而已了。

瑞士硫森街道一景

我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的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