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20日电(记者陈诺、贾稀荃、徐海波)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中,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一片宽阔的广场上,四支铜塑的老式步枪以“红丝带”环绕、互相倚靠,直冲云霄,在初夏的阳光下闪着古铜色的光,其中一支却缺了半截枪管,引得不少游人驻足拍照。
97年前,正是这“三条半枪”打出了大别山的一声“惊雷”。1927年,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一支大别山间的农民自卫军在这里诞生了。当时,这支队伍只有4条步枪,其中1条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打断一截。然而,正是他们首举义旗,成千上万的群众手持鸟铳、鱼叉等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进而吹响黄麻起义的号角。
星火就此燎原。乘马岗镇向东北150公里外,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个古朴的方桌,见证着一个惊心动魄的决定:1929年5月2日,中共商罗麻特区委在吴家店太平山穿石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当年立夏节晚上举行起义,“三更出发、四更行动、五更结束”。“我们就是共产党!”一声声大吼响彻吴家店等十余地,一夜之间,立夏节起义取得全面胜利。
立夏节起义和黄麻起义、六霍起义,共同点燃了大别山革命火种。从此,一个覆盖三省21县、主力红军达4.5万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
巍巍大别山,绵延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横亘于神州大地腹地。这里回响着“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壮歌、映照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雄姿,见证过老区人民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如今又目送着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新征程。
新征程,传承红色。一条绵延800里的红岭公路,串起金寨县的红军广场、立夏节起义旧址、斑竹园红色小镇、汤家汇红旅小镇等红色景点,带动沿线村民走上“致富路”。当地为游客量身定制了“传承红色基因 驶向‘两源两地’”精品旅游线路,“重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军饭”等系列活动。
依托红色资源,乘马岗镇打造红色文化小镇,发展菊花、油茶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年游客接待量近20万人次,昔日红军得胜地变为今日乡村振兴示范地。位于河南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等红色场馆和红色遗址遗迹正成为生动的红色课堂。
新征程,逐“绿”而行。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此时满目苍翠,远眺可见群山——这里是美丽中国腹地深处的绿色屏障。近年来,鄂豫皖三省不断加强大别山区域自然保护地建设,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建立生态综合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山间成排的光伏电板、道路两旁的太阳能智慧路灯、屋外的储能柜……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记者随处可见低碳元素。电网升级后,原来的旧电线不见了。“供电公司把村里旧的线路换成了电缆,埋到了地下。旅游景点修建的时候,他们提前帮我们做电力规划,打造‘全电景区’,用电根本不愁。”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
用电有保障,大湾村的民宿、农家乐、特产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少农家乐建成了全电厨房。2021年8月,安徽省首个“碳中和示范村电力服务试点”落户大湾村,“零碳乡村”电力驿站也在大湾村建成投入使用。“改变就在不知不觉中。”何家枝说,村里的“光充一体5G智能充电站”大受欢迎,“现在不少村民买了新能源汽车呢。”
“生态佳”正变成“生态+”。跨越层层山峦,位于大别山深处的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景区,旅游大巴络绎不绝。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是在这里集合,沿着山路西进,开启万里长征。
河南信阳大别山区以其云雾缭绕的茶山而闻名,也曾因革命烽火而载入史册,如今这片土地正绘就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者,犹如翠绿的茶叶,以其独特的芬芳,为老区奏响曲曲新歌。
如今,大别山里飘茶香,茶产业成为老区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产业。翻开大别山全域旅游地图,探险漂流、观鸟摄影、茶园体验……一村一品的原生态旅游,正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新征程,向“新”出发。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种植蓝莓的大棚连上了5G,数据不仅传输迅速,还能同步到县里的物联网平台。
6月11日,工人正在怀宁县乡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车间进行蓝莓初步分拣。新华社记者 贾稀荃 摄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红薯被称为“苕”,如今,它被加工成红薯生全粉,生产出红薯条、冰激凌、面点、饼干等休闲食品,成为高附加值产品。
位于金寨县现代产业园的安徽中环晶研新材料有限公司,比纸还薄的软磁合金材料正在这里源源不断地“走”下产线、“走”出深山。
大别山里的篮球场。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近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不少地方围绕大健康、新能源、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推动延链补链,促进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悬崖餐厅、灯光球场、露天电影院、农创市集……迎着蓝天白云加足马力,沿着盘山道翻越一个个山峰,车行大别山,窗外新鲜事儿应接不暇。